“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可謂盡人皆知。然而,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神農這個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要嘗百草?一直以來令人撲朔迷離。
中醫(yī)藥的圣地——羊頭山
近年經由研究者米東明、程原生考證發(fā)現(xiàn)原來神農確有其人,他就是“炎帝神農氏”。他是距今五千年前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國第一個“皇帝”。炎帝神農氏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氏族,這個氏族最初的八代人歷經五百年居住在古稱上黨、今為山西省晉東南地區(qū)的高平市神農鎮(zhèn)的羊頭山,后代把這個家族都叫炎帝神農氏。在羊頭山有炎帝陵和神農廟、神農城、神農井等遺址,祭祀他的廟宇多稱為五谷廟或是神農廟。
除了高平有五谷廟、炎帝陵而外,全國各地如陜西、甘肅、湖南、湖北、廈門等地皆有五谷廟、神農廟,馬來西亞也有五谷廟??甲C研究認為,在遠古時代,由于氣候、環(huán)境、部落戰(zhàn)爭等原因,神農氏族的后裔離開羊頭山,逐漸外遷(主要是南遷),遷至何處,即建祠廟、陵墓于何處,人們仍稱這個氏族為炎帝神農氏,但神農氏這個氏族最初的八代卻是居住在羊頭山。偉大的中國中醫(yī)藥學就起源于這里,羊頭山是中醫(yī)的圣地!
發(fā)現(xiàn)五谷和中藥
為什么祭祀神農的廟多稱五谷廟呢?是因為炎帝神農氏通過發(fā)現(xiàn)種五谷解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同時還為解決疾病而嘗百草,他們都被后世統(tǒng)稱為神農氏。至今保存在羊頭山下的“炎帝陵”正殿內居中端坐的是炎帝神農氏的始祖,左手持嘉禾(即谷穗),右手持耒耜(原始農具)。東腳殿是太子殿,居中是大太子,是炎帝神農氏的農官,手持嘉禾。左邊是二太子,也手持嘉禾,都是子承父志,從事農耕技術。右邊是三太子,塑像手中卻沒有嘉禾,而是神農嘗百草形成的《方書》。這說明炎帝神農氏嘗百草發(fā)現(xiàn)五谷和中藥,是幾代人來完成的,所以從其始祖及后代皆被百姓供奉,統(tǒng)稱為炎帝神農氏,說明后人所供奉祭祀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幾代人的一個領袖家族,這在中國古代祭祀里是獨一無二的。
嘗百草奉獻生命
神農氏的塑像丑怪異于常人,這是為什么呢?鄉(xiāng)民張文秀根據世代傳說將其解釋為,神農及三位太子長期接觸各種含有毒性、味道苦澀并難以下咽的草藥,因此服食之際多會面部表情痛苦,久之則畸形。現(xiàn)在我們學中醫(yī),打開《神農本草經》就知道,哪些中藥是“無毒”,遵循而用,很少有中毒事件發(fā)生。可是炎帝神農氏并不知道,他必須自己親口嘗試,以便供患病的人應用。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早年曾反對中醫(yī),但后來反思是自己的“私怨”而親自研究中醫(yī)。他在《偽自由書——推背圖》說道:“先前一定經過許多苦楚的經驗,見過許多可憐的犧牲。本草家提起筆來,寫道:砒霜,大毒。字不過四個,但他卻確切知道了這東西曾經毒死過若干性命的了。”魯迅先生最終否認了“神農嘗百草”是唯心主義的論調。
而這第一個被毒死的,不是別人,正是炎帝神農氏自己。我們現(xiàn)在雖然無法知道炎帝神農經過幾代、嘗了多少有毒的草藥,但卻知道炎帝神農氏就是由于嘗了“百足蟲”傷了腸胃而中毒身亡的。炎帝的陵墓就在羊頭山附近的換馬村東南二里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嘗百草時不幸中毒,因病痛不能騎馬,于是換成人抬的“轎”,換馬的地方因而得名“換馬村”。當炎帝神農氏被抬到一個小村時,病情加重,已呼叫不應,那個村便得名“不應村”,演變成現(xiàn)在的“北營村”。炎帝神農氏“駕崩”后,在一個小村“裝殮棺里”,演變成現(xiàn)在的“莊里村”。炎帝神農氏的棺木停放在一處平地,這塊平地就得名“臥龍灣”。馬通人性,炎帝神農逝后人們還能看到這匹馬奔馳嘶鳴在換馬村東南的山嶺上,所以留下了今天的地名“跑馬嶺”。所有這些史實都在《高平地名表》上一一記載,足見百姓世世代代不忘炎帝神農的感恩心情。“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可謂盡人皆知。然而,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神農這個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要嘗百草?一直以來令人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