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
關于當歸四逆湯的組方原理及加減化裁,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傷寒論》。
【組成】當歸10~20g、桂枝10~20g、芍藥10~30g、細辛3~10g、炙甘草6~10g、通草3~6g、紅棗10~30g。
【功用】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
【主治】
當歸四逆湯具有發(fā)表溫中,溫經散寒,養(yǎng)血通脈之功效。主治血虛寒厥證。癥見血虛受寒,手足厥寒,口不渴,或腰、股、腿、足疼痛,或麻木,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并治寒入經絡。
【組方原理】
方中當歸、芍藥調養(yǎng)肝血;桂枝、細辛溫經散寒;炙甘草、大棗補中健脾而益氣血,協(xié)桂、芍更能調和營衛(wèi);木通協(xié)諸藥而通血脈。各藥合用,共成溫補通脈之劑。
本方原治手足厥冷,脈細欲絕之證。此系血虛受寒,血寒凝滯,血弱不充養(yǎng)四肢,寒阻陽氣不得溫煦四末,則見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之證。但雖脈細而不見其他陽微陰盛表現(xiàn),可知是寒在經脈,血脈不利所致。此時既要溫經散寒,又要養(yǎng)血通脈。本方以桂枝湯去生姜,倍大棗,加當歸、通草、細辛組成。血虛寒凝,故用甘溫之當歸,歸經入肝,補血和血,為溫補肝經要藥;桂枝辛溫,溫經通脈,以祛經脈中客留之寒邪而暢通血行,2味共用為君,是養(yǎng)血溫通之法。以白芍、細辛為臣,白芍養(yǎng)血和營,與當歸相合,補益營血,與桂枝相伍,內和氣血;細辛辛溫,外溫經脈,內溫臟腑,通達表里,以散寒邪,可助桂枝溫經散寒。通草為佐,以通經脈。甘草、大棗味甘,益氣健脾,調和諸藥,重用大棗,既助歸、芍補血,又防桂、辛之燥烈太過,免傷陰血,是以為使。諸藥合用,溫而不燥,補而不滯,共奏溫經通脈之功效,使陰血充,客寒除,陽氣振,經脈通,手足溫而脈亦復。
本方中桂枝、芍藥之比是1:1,以桂枝溫經通脈,配當歸乃養(yǎng)血溫通之法;芍藥養(yǎng)血和營以助當歸補益營血。
【加減化裁】
若腰、股、腿、足疼痛屬血虛寒凝者,加川斷、牛膝、雞血藤等活血祛瘀止痛;
婦女痛經屬血虛寒凝者,加香附、烏藥等溫經行氣止痛;
或男子寒疝,睪丸摯痛,牽引少腹冷痛,肢冷脈弦者,加烏藥、小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氣止痛;
手足凍瘡,不論初期未潰或已潰者,均可加羌活、獨活、白芷等散寒止痛。
加吳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證內有久寒,兼有水飲嘔逆者;亦可用治婦女血虛寒凝之經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睪丸掣痛,牽引少腹冷痛。
更多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我們提供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及模擬試卷,助力你的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