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機構!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衛(wèi)生資格考試>(038)傳染科主治醫(yī)師(中級師) > 正文

傳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2009-10-15 16:16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 】【打印】【我要糾錯

  人群作為一個整體對傳染病的易感程度,稱為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某人群的易感性取決于構成該人群每個個體易感狀態(tài)。如果該人群中有免疫力的人數多,則人群易感性低,反之則高。一般情況下,人群易感性是以人群非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百分比表示。與人群易感性相反,稱為人群免疫性(herdimmunity),以免疫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衡量。

  例如,格陵蘭麻疹流行的實例可以說明人群易感性對疾病流行強度的作用。

  格陵蘭島氣候嚴寒,人口稀少,交通不便。1951年4月,一個正處在麻疹潛伏期的水手從丹麥的哥本哈根來到格陵蘭某地區(qū)參加一次人數眾多的集會,由于此地多年無麻疹流行,人群對麻疹易感性很高,因而在這次集會之后引起麻疹流行,使到會居民4310人不分年齡老幼有4212人罹患麻疹。

  格陵蘭的麻疹流行發(fā)生在麻疹疫苗接種推行之前,但是,在麻疹被列入全球擴大的計劃免疫病種之后,若不能很好地實施接種計劃,仍然可使易感人群累積,而一旦有傳染源引入,便可導致麻疹流行。這種事例,在我國一些偏僻地區(qū),交通不便,計劃免疫推行不好的地區(qū)也有發(fā)生。

  人群易感性高,為傳染病爆發(fā)或流行準備了條件。但是僅醫(y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有人群易感性高尚不足以引起疾病流行,必須有易感性高的人群暴露于該病的傳染源,才能引起流行。

  怎樣才能了解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常用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詢問法:如麻疹可通過詢問麻疹既往病史、是否注射過麻疹疫苗,來了解人們對麻疹的易感性。在天花消滅之前,人們往往采用詢問是否種過痘苗,還可通過檢查種痘的瘢痕等方法確定對天花的易感性。顯然,詢問法只限于一些以顯性感染為主并有病后持久免疫的人類病。

  皮膚試驗法:一些病可以用皮膚試驗方法,例如白喉的錫克試驗、結核病的結核菌素試驗、布魯菌病的皮膚試驗等。

  血清學試驗方法:用血清學試驗方法檢測人群對醫(yī)|學 教育網搜集整理某病的抗體水平,以了解與估價人群對該病免疫性與易感性。由于血清學廣泛應用,現(xiàn)代已經發(fā)展成流行病學一個分支,稱為血清流行病學(seroepidemiology)。對傳染病流行病學的研究離不開血清流行病學方法,甚至在某些非傳染病研究中也需要應用這種方法,例如,心血管病的血脂檢測等。

  (一)影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1.新生兒增加

  新生兒初生6個月以上未經人工免疫者,對許多傳染病都易感。個別傳染病如百日咳,6個月以內的嬰兒也易感。這是由于他們體內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原因。

  2.易感人口的遷入

  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源性疾病,久居流行區(qū)的居民,因既往患病或隱性感染而獲得該病免疫力。非流行區(qū)居民遷入流行區(qū)后,因缺乏相應免疫力,而使流行區(qū)的人群易感性升高。

  3.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許多傳染。ò[性感染)或人工免疫后經一段時間,其免疫力逐漸降低,又成為易感人口,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4.免疫人口死亡

  由于免疫人口死亡,可以相對地使人群易感性升高。

  (二)影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1.計劃免疫

  對易感人群按免疫程序實施計劃免疫及必要時強化醫(yī)|學教 育網搜集整理免疫接種,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重要的措施。全球消滅天花的輝煌成就,其最重要的對策是實施痘苗接種計劃。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2000年在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的行動和1991年美洲已經達到在該大洲消除脊髓灰質炎的目標,都是大力實施計劃免疫的結果。

  2.傳染病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

  傳染病流行后有相當數量的易感者因病后而獲得免疫力,其免疫力的大小和持續(xù)時間因病種而異,因此在傳染病流行后的一段時間內,人群對該病易感性降低。

  3.隱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通過隱性感染可以獲得免疫力,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但是不能藉借此降低人群易感性。因為,隱性感染者一般也起傳染源作用。

  上一篇: 傳染病的傳染源

  下一篇: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相關新聞:
特別推薦
43大類,1000多門輔導課程
正保醫(yī)學會議中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