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種子。又稱雞頭實、水生雞頭、刺蓮蓬實。芡,分布于中國中南、西南、華東、東北等地。秋季割取成熟果實,除去外果皮,取出種子,壓碎硬殼,取仁曬干用。
該品性能與蓮子相似。主要有補脾胃和澀精、止帶、止瀉的作用。收澀性較蓮子強??蓡斡弥笾嗷蜓心?、煎湯服。常與蓮子同用,“仙方取此合蓮實餌之,甚益人。”(梁代陶弘景)古方水陸丹用該品研末,熬金櫻子取汁和丸服,治腎氣不固,遺精尿頻和帶下,頗為醫(yī)家所喜用。
【使用小貼士】
芡實粉粥
原料:芡實粉30克核桃肉(打碎)15克紅棗(去核)5~7枚糖適量
制作:芡實粉先用涼開水打糊,放入滾開水中攪拌,再拌入核桃肉、紅棗肉,煮熟成糊粥,加糖。
用法:不拘時服。
功效:滋補脾腎,固澀精氣。適用于脾腎氣虛、精氣不固而引起的遺精、滑泄、腰膝無力等
芡實調整脾胃功能
秋涼后如馬上食入大量難以消化的補品,勢必加重脾胃的負擔,甚至損害消化功能。
因此此時進補的原則是既要營養(yǎng)滋補,又要容易消化吸收。芡實就具有這一特點,中醫(yī)認為,“其性平,味甘、澀。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祛濕止帶的功能。用于夢遺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等癥。”其含碳水化合物極為豐富,含脂肪很少,因而極容易被人體吸收。并且人體經過服用芡實調整之后,再服用其他補品消化系統(tǒng)就能適應了。
芡實被譽為“水中人參”,有健脾養(yǎng)胃,益腎固精的作用。并有南芡、北芡之分。南芡主要產于湖南、廣東、皖南以及蘇南一帶地區(qū)。北芡又稱池芡,主產于山東、皖北及蘇北一帶,質地略次于南芡。中醫(yī)養(yǎng)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最益脾胃,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到老年仍然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原來據他在書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實,所以才腰腿壯健,行走有力。提倡在秋天進食芡實,它的意義還在于可調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脾胃充實以后,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就能適應了,對身體也就有益無礙了。
芡實治遺精與老人尿頻
據知,芡實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約為75%,而脂肪只含0.2%,所以很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它不但能健脾益胃,還能補充營養(yǎng)素,平時消化不良,或出汗多又容易腹瀉的,經常吃芡實粥,或煮紅糖水喝,效果不錯。如果芡實與瘦肉同燉,對解除神經痛、頭痛、關節(jié)痛、腰腿痛也有好處。
市場上的芡實呈半圓形,表面有棕紅色內種皮,一端為黃白色。《本草綱目》記載:“芡實能治遺精”。方法是用60克芡實、15克北芡同煮爛。此外,常吃芡實對老年人的尿頻癥有助益。
芡實一次不要吃得過多
芡實雖然有很多營養(yǎng)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等,但芡實性質較固澀收斂,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適合把它當主糧吃。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炒芡實一般藥店有售,因炒制時,要加麥麩,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將芡實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補脾止瀉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實無論是生食還是熟食,一次切忌食之過多,否則難以消化。“生食過多,動風冷氣,熟食過多,不益脾胃,兼難消化,小兒多食,令不長。”平時有腹脹癥狀的人更應忌食。
食用芡實的方法很簡單
秋季用芡實進補,最簡單的是制作芡實粥:將炒芡實50克倒入鍋內,加水煮開片刻,再加淘洗干凈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耳聰目明。
也可制作芡實糊:將炒熟的芡實1000克研磨成粉,臨服時,取50~100克粉末沖開水調服。隨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民間常用炒芡實60克,瘦牛肉100克,加調料煮爛食用,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用芡實60克、紅棗10克、花生30克,加入適量紅糖合成大補湯,具有易消化、營養(yǎng)高、能調補脾胃、益氣養(yǎng)血等功用,對體虛者、脾胃虛弱的產婦、貧血者、氣短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若用芡實與瘦肉同燉,對解除神經痛、頭痛、關節(jié)痛、腰腿痛等虛弱癥狀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