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文化 > 正文

張仲景和《傷寒論》的故事

2015-10-16 13:57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入口>> 審核要求>> 特惠活動>>
社保要求>> 常見問題>> 核心考點>>

張仲景和《傷寒論》的故事:

張仲景約生于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年),死在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動蕩的時代,黃巾起義的烽火撼動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戰(zhàn)爭此起彼伏,戰(zhàn)亂頻仍。百姓為避戰(zhàn)亂而相繼逃亡,流離失所者不下數百萬。

當時傳染病廣為流行,曹操的兒子曹植有一篇《說疫氣》形象地描寫當時的悲慘場面“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張仲景的家族也是一個大家族有二百余人,不到十年,三分之二的人都死于瘟疫。于是張仲景“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并結合自己的治病經驗寫成了不朽的經典《傷寒雜病論》。到了晉朝,張仲景原著就散佚了,后人將其傷寒部分輯為《傷寒論》,雜病部分輯為《金匱要略》。

張仲景所說的傷寒與現代醫(yī)學所說的“傷寒病”不是一個概念,現代醫(yī)學所說的傷寒(或副傷寒)是指由細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而《傷寒論》中的“傷寒”則是根據《黃帝內經》中“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泛指因感受寒邪而導致的發(fā)熱性疾病。張仲景把病證分為太陽醫(yī)學|教育網整理、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類,即所謂“六經辨證”。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方面的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癥候歸納出癥候特點、病變部位、損及何臟何腑,以及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比如三陽病證都有發(fā)熱的癥狀,太陽病發(fā)熱表現為“惡寒發(fā)熱”;陽明病發(fā)熱則表現為“壯熱”,即只發(fā)熱不惡寒;少陽病發(fā)熱則表現為“寒熱往來”,即一陣發(fā)熱、一陣惡寒。為臨床辨證治療提供了依據,使醫(yī)生便于掌握,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yī)臨床各科提供了辯證論治的規(guī)范。

《傷寒雜病論》不僅提出了六經辨證的方法,而且開列了治療的方劑,其中,《傷寒論》載方113個,《金匱要略》載方262個,除去重復,兩書實收方劑269個。劑型包括湯劑、丸劑、散劑、膏劑、酒劑、洗劑、浴劑、熏劑、滴耳劑、灌鼻劑、吹鼻劑、灌腸劑、陰道栓劑、肛門栓劑等,同時詳細說明了各種劑型的服用方法。這些方劑中的大部分現在還在使用,而且臨床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傷寒論》對中醫(yī)學的影響是巨大的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清代醫(yī)家張志聰在為《傷寒論》作注解時說過:“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指《傷寒論》)者不可以為醫(yī)。”現在日本的“漢方醫(yī)”所使用的“漢方顆粒劑”大都是用的《傷寒論》處方制作的。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