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外科 > 正文

惡脈

2009-09-16 17:35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入口>> 審核要求>> 特惠活動>>
社保要求>> 常見問題>> 摸底測試>>

  靜脈內腔發(fā)生炎癥,同時伴有血栓形成的血管性疾病,稱為惡脈,相當于西醫(yī)的血栓性靜脈炎及其繼發(fā)性靜脈曲張。

  1、淺層惡脈

 ?。?)發(fā)病前局部有靜脈注射或化膿性炎癥病史,或有下肢靜脈曲張史。下肢多見,上肢較少見,亦可發(fā)生于胸壁靜脈。

  (2)局部淺靜脈疼痛,紅腫,壓痛,久則出現條索狀硬結。如多次復發(fā),病變靜脈周圍皮膚有色素沉著。

 ?。?)急性期可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

  2、深層惡脈

 ?。?)多見于手術、外傷、產后等長期臥床的病人。

  (2)主要發(fā)生于下肢。

 ?。?)病變在小腿深靜脈者,不發(fā)熱或僅有低熱,腓腸肌疼痛,腫脹,壓痛;將足向背側彎曲時,疼痛加劇,踝關節(jié)以下水腫和淺靜脈怒張。

 ?。?)病變在髂股靜脈者,可有發(fā)熱,脈搏加速,自臀部以下整個下肢痛,水腫,皮膚發(fā)白或略青紫,大腿內側、股管處有明顯壓痛。久則可見腰酸腿軟,肢冷麻木,患肢增粗。

 ?。?)血栓脫落,產生肺栓塞時,可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發(fā)紺,咳嗽,咯血,嚴重者可出現休克。

  本病是由于濕熱之邪外侵,或因靜脈注射染毒,以致氣血瘀滯,脈絡滯塞不通所致;或由久臥久坐,氣血運行不暢,以致瘀血阻于絡道,脈絡阻塞不通,營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為濕,流注下肢而成。

  淺層惡脈以皮下經脈呈條索狀突起,硬而疼痛為特征;深層惡脈以患肢粗硬腫脹,行走不便,腨部疼痛為特征。

  本病主要表現為氣血凝滯,脈絡阻塞。其發(fā)病內因多為久臥久坐,病后傷氣所致。氣為血帥,氣傷則血行緩慢,以致脈絡滯塞而不通;脈絡不通則作痛,營血回流受阻,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水津外溢則肢腫。就外因而言,淺層惡脈多因濕熱而誘發(fā),深層惡脈多因寒濕而誘發(fā)。其相同者均有濕邪,濕性粘膩而重濁,故病纏綿不愈。病程較久;不同之處則有濕熱與寒濕之分。治療以活血化瘀通絡為原則。

  濕熱證[證見]患肢腫脹,發(fā)熱、皮膚發(fā)紅,灼痛,喜冷惡熱,或局部皮膚呈條索狀紅腫,壓痛。伴有胸悶納呆,或微惡寒發(fā)熱,口喝不欲飲,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見于淺層或深層惡脈急性期。

  [治法]清熱利濕,和營活血。

  [方藥]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合涼血四物湯(吳謙等《醫(yī)宗金鑒》)加減處方:當歸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澤蘭9克,川牛膝12克,丹參12克,銀花藤15克,萆薢15克,赤小豆18克,防己9克,虎杖15克,五靈脂6克,絲瓜絡6克。水煎服,每日1劑。

  上肢患者,去牛膝,加桑枝15克。

  2、中成藥

 ?。?)毛冬青片,每次5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西黃醒消丸,每次3~6克,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

 ?。?)四妙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紅花甘草散(張清和驗方)

  處方:紅花30克,甘草30克,共研末。用50%酒精,調勻敷于患處,每日換藥1次。適用于靜脈滴注引起的血栓性淺靜脈炎。

 ?。?)銀歸桃承湯(李東《陜西中醫(yī)》1989.7)

  處方:金銀花30克,當歸15克,桃仁2克,大黃10克,桂枝6克,芒硝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濕熱瘀滯者,去桂枝,加木通、白茅根各30克。氣滯血瘀者,加川芎10克,木香5克、雞血藤15克。痛甚者,加元胡10克、三七3克(研末沖服)。

 ?。?)絲瓜葉(侯建英《實用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0.3)

  處方:鮮絲瓜葉適量,洗凈甩干,搗爛成糊狀。沿靜脈走向,將絲瓜葉糊涂敷于炎癥部位,厚度約0.2~0.3厘米,稍大于炎癥范圍;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以防蒸發(fā)于燥及外溢,包扎固定。每天換藥1~2次,以保持濕潤為宜。若敷藥24小時后血管彈性仍差,再敷1~2次,血客彈性可恢復。

  瘀血證[證見]患肢疼痛,腫脹,皮色紅紫,活動后更甚,腨部刺痛或酸痛,或皮下條索狀物,按這硬痛。舌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或沉澀。見于淺、深層惡脈急性期及淺層惡脈慢性期。

  [治法]活血化瘀,散結通脈。

  [方藥]

  1、主方:桃紅四物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處方: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尾9克,赤芍9克,川芎9克,丹參12克,澤蘭9克,三棱9克,莪術9克,地龍9克,黃芪30克,土鱉蟲6克,象貝母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大黃庶蟲丸,每次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通寒脈片,每次8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四蟲丸,每次3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參照濕熱證單方驗方。

 ?。?)佛手通脈湯(夏水潮《淅江中醫(yī)雜志》)1990.3處方:當歸60~100克,川芎15克,獲苓15克,羌活15克,木瓜15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黃芪45克,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三棱6克,莪術6克,桃仁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寒濕證[證見]患肢腫脹,按之凹陷,朝輕暮重,畏寒怕冷,皮色不變,腿酸不適,沉重乏力,甚則破行,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膩、脈細濡或沉細。多見于深層惡脈的慢性期。

  [治法]溫陽利濕,化瘀通脈。

  [方藥]1、主方:補陽還五湯(王清任《醫(yī)林改錯》)合實脾飲(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加減處方:生黃芪30克,熟附子9克,茯苓12克,桂枝15克,干姜9克,當歸尾9克,地龍9克,桃仁9克,紅花9克,木瓜9克,土鱉蟲6克,木通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1)五苓片,每次6片,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少腹逐瘀丸,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通塞脈片,每次8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復元活血湯加減(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柴胡10克,天花粉10克,當歸10克,桃仁10克,穿山甲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焗)。水煎服,每日1劑。

 ?。?)脈管炎外洗劑(房學賢等《古今民間妙方》)

  處方:透骨草30克,芒硝30克,防風12克,艾葉12克,當歸12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大黃10克,蘇木20克。水煎,熏洗患處,每劑熏洗2~3天。

  脾虛證[證見]患肢腫脹,按之凹陷,皮色發(fā)白或蒼黃,沉重乏力。脘悶納呆,面色萎黃,神疲肢冷,或見便溏。舌淡胖,苔白厚或滑膩,脈沉緩。多見于深層惡脈慢性期。

  [治法]溫陽健脾,養(yǎng)血通脈。

  [方藥]

  1、主方:附子理中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當歸四逆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處方:熟附子9克,黨參15克,干姜9克,白術12克,炙甘草6克,當歸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木通9克,大棗5枚,細辛6克,炙黃芪15克,川芎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附子理中片,每次8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通塞脈片,每次8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1)參照“脫疽”虛寒證單方驗方(2):散寒通脈湯。

 ?。?)參照寒濕證單方驗方(2):脈管炎外洗劑。

  外治法

  1、敷貼法初期局部可用金黃散、玉露散或雙柏散水蜜調制外敷。局部紅腫漸消,可用拔毒膏外貼。條索硬結明顯者,可用紫色消腫膏外貼。

  2、熏洗法其他療法后期可用熏洗療法,方用:當歸尾12克,白芷9克,羌活9克,獨活9克,桃仁克,紅花12克,海桐皮9克,威靈仙12克,生艾葉15克,生姜60克,水煎先熏后洗。

  1、針刺療法

 ?。?)循經取穴法:主穴取夾管穴、膈俞、大淵。配穴:上肢橈側病變取合谷、曲池;肘正中部位病變取內關、曲澤;下肢內側病變取陰陵泉、三陰交;醫(yī)學教育網整理胸腹壁部位病變取內關、陽陵泉。主穴針刺以得氣為度,配穴針感直達病所。留針30分鐘,隔日或3日針刺1次。

 ?。?)局部針刺法:以針淺刺病變脈管兩側,每針距離1厘米,并配合谷、內關、手三里、曲池穴,或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穴。平補平瀉,每次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2、飲食療法(1)薺菜車前紅花湯:薺菜根50克,車前草50克,紅花10克,共煮15分鐘,取湯服用。適用于濕熱證。

 ?。?)瓜皮丹參小豆粥:西瓜皮200克,赤小豆200克,丹參30克。赤小豆加水煮爛,西瓜皮去老皮切絲,丹參水煎取汁,三味混合加糖頻食。

  適用于濕熱證。

  (3)當歸鯉魚:鯉魚1條,當歸30克,薏苡仁30克,米酒500克。將當歸、薏苡仁納入去除魚鱗及內臟的魚腹內,浸入米酒中,上蓋清蒸。

  開鍋后以文火蒸約30分鐘,取出當歸、薏苡仁,再上鍋煮,酒干即可,適當調味,適用于寒濕證。

  3、預防調護

 ?。?)急懷期病人應臥床休息,以減輕疼痛,促使消退。適當抬高患肢,如下床則可穿弱力襪,以減輕下肢水腫。

 ?。?)病變早期不宜久站久坐,應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脫落,造成重要器官栓塞。

 ?。?)手術后的病人,多作深呼吸、咳嗽動作、肢體活動,盡早下床運動,以防本病發(fā)生。

 ?。?)忌食辛辣、魚勝之味,忌吸煙。

 ?。?)避免肢體受寒。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