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婆婆丁是同一個中草藥嗎?婆婆丁功效及主治功能大家都在關注,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為您整理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中國藥典》
【名稱】蒲公英
【拼音名】Pú Gōnɡ Yīnɡ
【英文名】HERBA TARAXACI
【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苦、甘,寒。
【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
【用法用量】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熏洗患處。
【儲藏】置通風干燥處,防潮,防蛀。
【備注】
(1)對熱毒所致的乳癰腫痛、疔瘡有良好的效果,可單獨煎汁內(nèi)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熱解毒藥同用,如銀花、連翹、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癰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熱解毒藥物如鮮蘆根、冬瓜子、魚腥草、桃仁、黃連等同用。
(2)蒲公英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在過去一般僅用于乳癰、瘡腫。近年來本品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發(fā)現(xiàn)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緩瀉的功效。不僅可用于外科瘡癰,且可用治內(nèi)科疾患。服配金銀花、魚腥草,可用于痰熱郁肺;配板藍根,可用治咽喉腫痛;配忍冬藤、車前草,可用治小便熱淋;配決明子、黃菊花,可用治目赤腫痛;配梔子、茵陳,可用治濕熱黃疸;配瓜蔞、貝母,可用治乳癰紅腫;配銀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瘡腫毒;配夏枯草、牡蠣,可用于瘰歷痰核。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延伸閱讀: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①《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②《本草圖經(jīng)》:"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③《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jié)核,解食毒,散滯氣。"
④《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疬結(jié)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⑤《綱目》:"烏須發(fā),壯筋骨。"
⑥《醫(y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⑦《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⑧《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jié)消癰,養(yǎng)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⑨《嶺南采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⑩《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
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治疔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⑿《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以上分享的內(nèi)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搜集整理,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分享給朋友。想了解更多醫(yī)學考試信息、復習資料、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