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失調--關于陰陽互損的內容介紹,快來跟著小編來學習一下吧!
機體陰液或陽氣虛損到相當程度,病變發(fā)展影響及相對方面,導致相對一方之不足,從而形成陰陽兩虛的病理機轉。腎藏精氣,為“水火之宅”,內寓元陰、元陽,為全身諸臟陰陽之根本。久病則及腎,故無論陰虛或陽虛,多在累及腎臟陰陽,或腎本臟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才易于發(fā)生陽損及陰或陰損及陽陰陽互損的病理變化。①陽損及陰。指由于陽氣虛損較甚,無陽則陰無以化,久則累及陰精生化不足,從而在陽虛基礎上又導致陰液的虧少,形成了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tài)。多由于腎陽虛衰,封藏失司,精關不固,失精耗液,或陽虛氣衰而致血虧液少,或陽虛不固,自汗頻出,傷津耗液等所致。其臨床多表現(xiàn)為虛寒證與虛熱證并見,但以虛寒癥狀為主,虛熱癥狀次之。②陰損及陽。指由于陰液或陰精虧耗較甚,無陰則陽無以生,累及陽氣氣化不足,或陽氣失其依附而耗散,從而在陰虛的基礎上又導致陽氣虛虧,形成了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tài)。多由久病陰液虧耗不足,或久病遺精、盜汗、失血等慢性消耗性病證發(fā)展而成。其臨床表現(xiàn)亦為虛寒證與虛熱證并見,但以虛熱癥狀為主,虛寒癥狀次之。
備考神器:中醫(yī)骨科主治醫(yī)師題庫+點題卷+備考卷
以上就是“陰陽失調--關于陰陽互損的內容介紹”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醫(yī)骨傷學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