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執(zhí)業(yè)藥師免費資料領取](http://bhshhw.cn/upload/html/2019/06/li212438.png)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有關藥物化學考點,以下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唑類抗真菌藥物構效關系”,具體內容如下,請考生查看!
通過對唑類藥物結構與活性的研究,將唑類抗真菌藥物構效關系總結如下:
(1)分子中的氮唑環(huán)(咪唑或三氮唑)是必需的,當被其他基團取代時,活性喪失。三氮唑類化合物的治療指數明顯優(yōu)于咪唑類化合物。
(2)氮唑上的取代基必須與氮唑環(huán)的氮原子相連。
(3)Ar基團為取代苯環(huán)時,其4位上的取代基有一定的體積和電負性及2位為有電負性取代基,均對抗真菌活性有利。
(4)R1、R2上取代基結構類型變化較大,其中活性zui好的有兩大類:R1、R2形成取代二氧戊環(huán) 結構,成為芳乙基氮唑環(huán)狀縮酮類化合物,代表性藥物有酮康唑、伊曲康唑。該類藥物的抗真菌活性較強,但由于體內治療時肝毒性較大,而成為目前臨床上首選的外用藥;R1為醇羥基,代表性藥物為氟康唑,該類藥物體外無活性,但體內活性非常強,是治療深部真菌病的首選藥。
(5)氮唑類抗真菌藥對立體化學要求十分嚴格,特別是在3-三唑基-2-芳基-l-甲基-2-丙 醇類化合物中,(1R,2R)立體異構與抗真菌活性有關。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關于“唑類抗真菌藥物構效關系”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資訊盡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