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肢再植患者的現場急救方法是衛(wèi)生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中護理學的基礎知識,醫(yī)學教育網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現場急救
包括止血、包扎、斷肢保存和快速轉運,同時要注意傷員全身情況,有無休克。
(1)止血:損傷肢體近端斷面出血以壓迫包扎止血較好,如壓迫無效可應用止血帶止血,但特別注意定時放松,以免壓迫過久引起肢體壞死。
(2)包扎:止血后對斷肢近端斷面無菌敷料包扎,對尚有少量組織相連可用夾板固定。
(3)斷肢保存:對離斷的肢體現場不做無菌處理,嚴禁沖洗、浸泡、涂藥,盡快用無菌或清潔敷料包裹離斷的肢體,并立即干燥冷藏保存,方法是將包裹好的斷肢放入清潔的塑料袋內,再將其放入有蓋的容器中,周圍加放冰塊,保持在4℃左右。避免離斷肢體直接與冰塊接觸發(fā)生凍傷,同時防止離斷肢體直接與冰水接觸使組織細胞水腫。如多指離斷要分別包好,并做好標記。如斷肢仍卡在機器中,要停機將機器拆卸后取出斷肢,嚴禁強行拉出斷肢或將機器倒轉,以免加重斷肢的損傷。
(4)快速轉運;離斷的肢體缺血時間過長將要發(fā)生壞死,因此要快速將離斷肢體與病人同時轉運到有條件的醫(yī)院進行再植,力爭6小時內進行手術。轉運過程中,嚴密觀察病人全身情況及離斷肢體的低溫保存。當離斷肢體送到醫(yī)院后,迅速送至手術室并用肝素鹽水灌注,沖洗后以無菌濕紗布包好,外用干紗布包好,放在無菌容器中,再放入2~4C℃冰箱內冷藏,嚴禁冷凍。如為多指離斷,分別包好并做好標記,以便按手術進程逐個取出,減少熱缺血時間。
2.再植肢體觀察:
①制動及指高患肢,患肢適當限制活動,抬高患肢至略高于心臟水平,利于靜脈回流,但不宜過高以免影響血供。
②局部皮溫測量,手術后10日內,每1~2小時測量1次,并記錄,如皮溫突然下降3℃以上,提示靜脈栓塞,測量時注意在同一部位。
③觀察再植肢體的顏色、腫脹、毛細血管回流情況。皮膚由紅潤變蒼白、皮溫降低、指腹塌陷、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超過2秒、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提示動脈痙攣或栓塞,即動脈危象。若皮色暗紫、皮溫下降、指腹腫脹及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縮短(<1秒)、動脈搏動存在提示靜脈回流受阻,即靜脈危象。如肢體腫脹應定位定時測量肢體周徑,以便觀察對比。其中肢體腫脹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很少受外界因素干擾,可以更準確地反映肢體血供情況,要求手術后3日內每小時觀察1次。血管危象易發(fā)于手術后72小時內,一旦發(fā)生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
上文關于“斷肢再植患者的現場急救方法”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搜集,相信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