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大家準備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考試,今天醫(yī)學教育網給大家分享文章:小腦損害的概念及臨床表現(醫(yī)療招聘輔導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考生。
小腦損害
小腦腹側為腦橋與延髓,其間為第四腦室。借上腳(結合臂)、中腳(腦橋臂)和下肢(繩狀體)三個小腦腳分別與中腦、腦橋及延髓聯系。小腦中部的狹窄部分稱為蚓部,其兩側為小腦半球,由蚓部把兩側小腦半球連接在一起。
小腦損害臨床表現有:主動運動時的共濟失調,如站立不穩(wěn)、搖晃欲倒(稱Romberg征陽性);行走時兩腳分開、步態(tài)蹣跚、左右搖擺,稱醉漢步態(tài)。睜眼并不能改善此種共濟失調。因發(fā)音肌的共濟失調,患者出現暴發(fā)性言語,語音不清,且言語緩慢,斷斷續(xù)續(xù)不連貫,猶如吟詩狀,故亦稱“吟詩狀言語”。
由于對運動的距離、速度及力量估計能力的喪失而發(fā)生“辨距不良”(dysmetria),導致“動作過度”。檢查時可發(fā)現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輪替動作、指誤試驗等呈不正確、不靈活或笨拙反應,且寫字常過大,反跳試驗陽性。
動作性震顫或意向性震顫以及眼球震顫亦為小腦病變的特征。動作性震顫只于做隨意運動時出現,靜止時消失。
小腦蚓部是軀干肌的代表區(qū),而小腦半球是四肢(特別是遠端部)的代表區(qū),故蚓部局部病變與半球局部病變的臨床表現有差異。所以,小腦蚓部(中線)的病變,引起軀干性共濟失調。小腦半球病變,出現同側肢體性共濟失調;也即病變小腦同側的上、下肢出現共濟失調,上肢比下肢重,遠端比近端重,精細動作比粗糙動作影響明顯。
急性小腦病變??沙霈F肌張力降低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編輯推薦:
2019年下半年E類衛(wèi)生統考備考時間不夠怎么辦呢?
醫(yī)療衛(wèi)生招聘筆試針對不同題型的備考策略和方法
以上就是醫(yī)學教育網整理的“小腦損害的概念及臨床表現(醫(yī)療招聘輔導資料)”,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諸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