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非特異性免疫機制:
(一)屏障結(jié)構(gòu)
皮膚與黏膜屏障 :機械阻擋、纖毛運動;分泌殺菌物質(zhì);菌群拮抗作用
血腦屏障:軟腦膜+脈絡膜+腦毛細血管+星狀膠質(zhì)細胞
胎盤屏障:母體子宮內(nèi)膜的基蛻膜+胎兒絨毛膜
(二)吞噬作用
吞噬細胞分為:
大吞噬細胞:血液中單核細胞和組織中巨噬細胞
小吞噬細胞:血液中中性粒細胞
1、吞噬殺傷過程:趨化→接觸→吞入→殺滅與消化→殘渣排除
2、殺傷機制:
依氧殺菌機制
①呼吸爆發(fā)(需分子氧參加)
②髓過氧化物酶(MPO):存在于溶酶體中,與H2O2及氯化物的共同參與,對細菌、真菌等具有強大殺傷活性。
非依氧殺菌機制
酸性作用:糖分解產(chǎn)酸而導致pH下降,抑制細菌生長而殺菌醫(yī)學|教育網(wǎng)。
溶酶體酶及殺菌蛋白:溶酶體、乳鐵蛋白、蛋白水解酶、核酸酶、酯酶等,對細菌有殺傷、消化、分解作用。
3、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病原體在吞噬溶酶體內(nèi)被殺滅、消化、排除殘渣的過程。(5-10分鐘死亡,30-60分鐘破壞)
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卻不被殺死。
組織損傷:吞噬過程中,溶酶體酶(水解酶)也能破壞鄰近的正常組織,造成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
(三)體液因素
補體:調(diào)理,溶菌。
溶菌酶:存在于血清,唾液,淚液,乳汁,主要作用于G+菌。
防御素:多肽,破壞胞外菌細胞膜。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