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醫(yī)師實踐技能考點:樁核類型、固位要求與牙體預備
關于“口腔醫(yī)師實踐技能考點:樁核類型、固位要求與牙體預備”相關內容,相信參加2020年口腔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的考生都在關注,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樁核的類型】
(1)根據(jù)制作方式不同,樁分為以下兩類:
1)鑄造金屬樁:是最常用的設計形式,一般為取印模后在模型上用間接法制作。對于前牙等單根管牙,鑄造金屬樁核一般為一體完成,而對于后牙有兩個根管及以上者,若根管不平行,由于根管方向不一致,往往需要分瓣制作樁核,這種樁核叫分裂樁核。
2)預成樁或成品樁:是已經加工成型的,外形、尺寸相對固定的,可用直接法直接口內粘固或粘結使用的樁,根據(jù)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金屬預成樁、纖維增強樹脂樁(簡稱纖維樁)和全瓷樁等。
(2)根據(jù)核材料不同分為以下三類:
1)鑄造金屬核:與鑄造金屬樁為一體,同時一次鑄造完成。
2)樹脂核。
3)全瓷核,一般采用熱壓鑄的方式制作。
除鑄造金屬核外,樹脂核等其他類型的核主要用于預成樁。
【固位要求】
(1)樁的長度:為確保牙髓治療效果和預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作為根尖封閉,樁的長度為根長的2/3——3/4.對于根比較短的情況,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應盡量保證讓樁的長度大于等于臨床冠的長度,并且保證樁處于牙槽骨內的長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內的總長度的1/2.
(2)樁的直徑和形態(tài):樁的直徑應為根徑的1/3,從根管口到末端逐漸縮小呈錐形,與牙根外形一致,與根管壁密合。
(3)冠與根面的關系:樁核與冠是各自分別就位的,冠作為最終修復體,其就位道不受根管方向的影響。要盡可能保留剩余牙體組織的高度,使冠邊緣能包繞剩余牙體組織1.5mm以上(稱為牙本質肩領),這對于提高患牙的抗折強度,增強樁核的固位有重要意義。
【樁核牙體預備】
1. 殘冠的處理
盡量保留剩余牙體組織的意義:
①增加牙體抗力形
②冠的邊緣和樁核的邊緣不在一個水平上,避免頸部應力集中
③增加樁的長度
2根管預備
編輯推薦:
【考試資料】免費領!1G醫(yī)師精品備考資料包僅限2000份!手慢無!
【考情分析】【分析+預測】2019年醫(yī)師資格試題研究報告匯總!快來get!
【網(wǎng)絡課程】2020年醫(yī)師資格考試4大網(wǎng)絡輔導班次報名開始>>
【面授課程】2020年面授旗艦班 火熱來襲 大咖齊聚 助力醫(yī)考!
上文關于“口腔醫(yī)師實踐技能考點:樁核類型、固位要求與牙體預備”的文章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更多的通知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