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外科學作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要門類,其囊括的疾病也是五花八門。那究竟該如何讓分類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損傷 由暴力或其他致傷因子引起的人體組織破壞,例如內臟破裂、骨折、燒傷等,多需要手術或其他外科處理,以修復組織和恢復功能。
(二)感染 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蟲侵襲人體,導致組織、器官的損害、破壞、發(fā)生壞死和膿腫,這類局限的感染病灶適宜于手術治療,例如壞疽闌尾的切除、肝膿腫的切開引流等。
(三)腫瘤 絕大多數(shù)的腫瘤需要手術處理。良性腫瘤切除有良好的療效;對惡性腫瘤,手術能達到根治、延長生存時間或者緩解癥狀的效果。
(四)畸形 先天性畸形,例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臟病、肛管直腸閉鎖等,均需施行手術治療。后天性畸形,例如燒傷后瘢痕攣縮,也多需手術整復,以恢復功能和改善外觀。
(五)其他性質的疾病 常見的有器官梗阻如腸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環(huán)障礙如下肢靜脈曲張、門靜脈高壓癥等;結石形成如膽石癥、尿路結石等;內分泌功能失常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也常需術治療予以糾正。
現(xiàn)代外科學,不但包括上列疾病的診斷、預防以及治療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研究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此,現(xiàn)代外科學必然要涉及實驗以及自然科學基礎。
外科學與內科學的范疇是相對的。如上所述,外科一般以需要手術或手法為主要療法的疾病為對象,而內科一般以應用藥物為主要療法的疾病為對象。然而,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術的,而常是在一定的發(fā)展階段才需要手術,例如化膿性感染,在前期一般先用藥物治療,形成膿腫時才需要切開引流。而一部分內科疾病在它發(fā)展到某一階段也需要手術治療,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穿孔或大出血時,常需要手術治療。不僅如此,由于醫(yī)學科學的進展,有的原來認為應當手術的疾病,已經可以改用非手術療法治療,例如大部分的尿路結石可以應用體外震波,使結石粉碎排出。有的原來不能施行手術的疾病,創(chuàng)造了有效的手術療法,例如大多數(shù)的先天性心臟病,應用了低溫麻醉或體外循環(huán),可以用手術方法來糾正。特別由于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fā)展,使外科與內科以及其他??聘呌诮徊?。所以,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和診療方法的改進,外科學的范疇將會不斷地更新變化。
外科學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一個科目,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外科學和所有的臨床醫(yī)學一樣,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xiàn)、診斷、分期、治療、預后, 而且外科學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癥、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后的照顧、手術的并發(fā)癥與預后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臨床外科學根據治療目標的不同有著明確的分工,可分為普通外科(現(xiàn)專指各種腹腔、乳房、甲狀腺及簡單的皮膚外科)、心臟外科、胸腔外科(兩者可合稱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經外科(有時簡稱腦外科)、頭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矯形外科(即骨外科)、小兒外科、移植外科等。廣義的外科學則尚可包含眼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牙科(口腔面頜外科)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科學疾病分類的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外科學理論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