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筆試考試還有
天
2019年醫(yī)師資格考試成績查詢入口正式開通!
立即查詢
立即查詢
考試輔導
熱點推薦
有關鉤體病的最早記載是1886年,德國醫(yī)師Weil觀察到4例具有傳染性的黃疸病例,因而鉤體病又稱“外耳氏病”。我國于1937年,湯澤光首先報告了3例Weil病,將病人血液注入豚鼠后,在豚鼠肝臟切片中,觀察到了典型的鉤體。1939年鐘惠瀾報告2例腦膜炎癥狀鉤體病患者,并得到血清學證實。
鉤端螺旋體屬螺旋體目,呈細長絲狀(直徑0.1μm,長6~12μm)、圓柱形,螺旋順時針盤繞,每個菌體有18個以上螺旋盤繞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其一端或兩端彎曲呈鉤狀,運動活潑。所有鉤端螺旋體均屬問號鉤端螺旋體種。迄今,鉤端螺旋體分類主要以血清學反應為準。目前,主要采用顯微鏡凝集試驗(MAT)和凝集素交叉吸收試驗對鉤端螺旋體進行血清群、型鑒定,全球已經分離出23個血清群和255個血清型,中國具有18個血清群和74個血清型,其中1個血清群(曼耗群)和36個血清型(賴型等)為中國首先發(fā)現。
我國已從67種動物分離出鉤體,其中危害最大的主要宿主動物是嚙齒動物(黑線姬鼠、 黃毛鼠、黃胸鼠和褐家鼠),以及家畜(豬、犬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