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論胎在子宮,分經輪養(yǎng),一月肝經養(yǎng),二月膽經養(yǎng),三月心經養(yǎng),四月三焦養(yǎng),五月脾經養(yǎng),六月胃經養(yǎng),七月肺經養(yǎng),八月大腸養(yǎng),九月腎經養(yǎng)。若依其論,胎至兩月,自當肝經交代,膽經接班。此論實在無情無理,兒在母腹,全賴母血而成,一言可了,何必圖取虛名,故作欺人之論?又如子啼門云,兒在母腹,口含臍帶疙瘩,吮血養(yǎng)生。請問初結胎無口時,又以何物吮血養(yǎng)生?既不明白,何不歸而謀諸婦,訪問收主婆?訪問的確再下筆,斷不致遺笑后人。豈知結胎一月之內,并無胎衣。
一月后兩月內,始生胎衣。胎衣即成,兒體已定,胎衣分丙段,一段厚,是雙層,其內盛血;一段薄,是單層,其內存胎,厚薄之間,夾縫中長一管,名曰臍帶,下連兒臍。母血入胎衣內盛血處,轉入臍帶,長贓腑肢體,周身齊長。并非先長某臟,后長某腑。一月小產者,并無胎衣。兩月小產者,有胎衣,形如秤錘,上小下大,不過三指長短。三月小產者,耳目口鼻俱備,惟手足有拳不分指。至月足臨生時,兒蹬破胎衣,頭轉向下而上,胎衣隨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隨胎衣而下,此其長也,最關緊要是難產,古人原有開骨散,服之有效者,有不效者,其方總論活血開骨,不重用力勞乏。余每用開骨散,重加黃耆,不過一時胎即下。至胎衣不下,古人原有沒竭散,始而用之,有效有不效,繼而加倍用之,胎衣立下。藥味要緊。分兩更要緊。
古開骨散
治難產。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龜板八錢 血余一團燒灰
加生黃耆四兩。
水煎服。
古沒竭散
治胎衣不下。
沒藥三錢 血竭二餞
為末,滾水調服。
黃耆桃紅湯
治產后抽風,兩目天吊,口角流涎,項背反張,昏沉不省人事。
黃耆八兩生 桃仁三錢研 紅花二錢
水煎服。
婦科以《濟陰綱目》為最,《醫(yī)宗金鑒》擇其方論,纂為歌訣,令人易讀易記。惟抽風一癥,方不效,余已補之。
古下瘀血湯
治血鼓。何以知是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是血鼓腹大。
桃仁八錢 大黃五分 蟅蟲三個 甘遂五分為末沖服或八分
水煎服。與前隔下逐瘀湯,轉流服之安。
抽葫蘆酒
治腹大周身腫。
自抽干葫蘆,焙為末,黃酒調服三錢。若葫蘆大,以黃酒入內煮一時,服酒頗效。取其自抽之義。
蜜蔥豬膽湯
治通身腫,肚腹不大。
豬膽一個取汁 白蜜四兩四錢調和一處
蔥頭四個帶白一寸 黃酒半斤
用酒煎蔥兩、三沸,將酒沖入蜜膽內,服之立效。
刺猬皮散
治遺精,夢而后遺,不夢而遺,虛實皆效。
刺猬皮一個,瓦上焙干為末,黃酒調,早服實在效,真難吃。
小茴香酒
治白濁,俗名騙白,又名下淋,精道受風寒,藥全不效。
小茴香一兩炒黃,為粗末,黃酒半斤燒滾,沖,停一刻,去渣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