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手機網欄目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衛(wèi)生網校 > 醫(yī)學考研 > 醫(yī)學考研復習指導 > 正文

醫(yī)學考研:西醫(yī)綜合生化考綱精要--物質代謝及其調節(jié)筆記(第二章)

2009-05-21 16:53 醫(yī)學教育網
|

  第二章 脂類代謝

  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謝

  合成部位:肝、脂肪組織、小腸,其中肝的合成能力最強。

  合成原料:甘油、脂肪酸

  1、 甘油一酯途徑(小腸粘膜細胞)

  2-甘油一酯 脂酰CoA轉移酶 1,2-甘油二酯 脂酰CoA轉移酶 甘油三酯

  脂酰CoA 脂酰CoA

  2、甘油二酯途徑(肝細胞及脂肪細胞)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轉移酶 1脂酰-3-磷酸甘油 脂酰CoA轉移酶

  脂酰CoA 脂酰CoA

  磷脂酸 磷脂酸磷酸酶 1,2甘油二酯 脂酰CoA轉移酶 甘油三酯

  脂酰CoA

  二、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

  1、脂肪的動員 儲存在脂肪細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為游離脂肪酸(FFA)及甘油并釋放入血以供其它組織氧化利用的過程。

  2、脂肪酸的β-氧化

  1)脂肪酸活化(胞液中)

  脂酸:脂酰CoA合成酶 脂酰CoA(含高能硫酯鍵)

  2)脂酰CoA進入線粒體

  脂酰CoA 肉毒堿 線 肉毒堿 脂酰CoA

  肉毒堿脂酰轉移酶Ⅰ 粒 酶Ⅱ

  CoASH 脂酰肉毒堿 體 脂酰肉毒堿 CoASH

  3)脂肪酸β-氧化

  脂酰CoA進入線粒體基質后,進行脫氫、加水、再脫氫及硫解等四步連續(xù)反應,生成1分子比原來少2個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乙酰CoA、1分子FADH2和1分子NADH。以上生成的比原來少2個碳原子的脂酰CoA,可再進行脫氫、加水、再脫氫及硫解反應。如此反復進行,以至徹底。

  4)能量生成

  以軟脂酸為例,共進行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及8分子乙酰CoA,即共生成(7*2)+(7*3)+(8*12)-2=129

  5)過氧化酶體脂酸氧化 主要是使不能進入線粒體的廿碳,廿二碳脂酸先氧化成較短鏈脂酸,以便進入線粒體內分解氧化,對較短鏈脂酸無效。

  三、酮體的生成和利用

  組織特點:肝內生成肝外用。

  合成部位:肝細胞的線粒體中。

  酮體組成:乙酰乙酸、β-羥丁酸、丙酮。

  1、 生成

  脂肪酸 β-氧化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合成酶 羥甲基戊二酸單酰CoA

  HMGCoA裂解酶 乙酰乙酸 β-羥丁酸脫氫酶 β-羥丁酸

  2、 利用

  1) β-羥丁酸

  ATP+ HSCoA 乙酰乙酸 琥珀酰CoA

  乙酰乙酸硫激酶 琥珀酰CoA轉硫酶

  AMP 乙酰乙酰CoA 琥珀酸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

  乙酰CoA

  三、羧酸循環(huán)

  2)丙酮可隨尿排出體外,部分丙酮可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轉變?yōu)楸峄蛉樗?,進而異生成糖。在血中酮體劇烈升高時,從肺直接呼出。

  四、脂酸的合成代謝

  1、 軟脂酸的合成

  合成部位:線粒體外胞液中,肝是體體合成脂酸的主要場所。

  合成原料:乙酰CoA、ATP﹑NADPH﹑HCO3-﹑Mn++等。

  合成過程:

  1)線粒體內的乙酰CoA不能自由透過線粒體內膜,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主要通過檸檬酸-丙酮酸循環(huán)轉移至胞液中。

  2)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酰CoA

  3)丙二酰CoA通過?;D移、縮合、還原、脫水、再還原等步驟,碳原子由2增加至4個。經過7次循環(huán),生成16個碳原子的軟脂酸。更長碳鏈的脂酸則是對軟脂酸的加工,使其碳鏈延長。在內質網脂酸碳鏈延長酶體系的作用下,一般可將脂酸碳鏈延長至二十四碳,以十八碳的硬脂酸最多;在線粒體脂酸延長酶體系的催化下,一般可延長脂酸碳鏈至24或26個碳原子,而以硬脂酸最多。

  2、不飽和脂酸的合成

  人體含有的不飽和脂酸主要有軟油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及花生四烯酸等,前兩種單不飽和脂酸可由人體自身合成,而后三種多不飽和脂酸,必須從食物攝取。

  五、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的生成

  細胞膜中的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PGH合成酶 PGH2 TXA2合成酶 TXA2 PGD2、PGE2、PGI2

  脂過氧化酶 氫過氧化廿碳四烯酸

  六、甘油磷脂的合成與代謝

  1、 合成

  除需ATP外,還需CTP參加。CTP在磷脂合成中特別重要,它為合成CDP-乙醇胺、CDP-膽堿及CDP-甘油二酯等活化中間物所必需。

  1)甘油二酯途徑 CDP-乙醇胺 CMP

  磷脂酰乙醇胺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磷脂酸 甘油二酯 轉移酶 (腦磷脂)磷脂酰膽堿CDP-膽堿 CMP (卵磷脂)

  腦磷脂及卵磷脂主要通過此途徑合成,這兩類磷脂在體內含量最多。

  2)CDP-甘油二酯途徑

  肌醇 磷脂酰肌醇 絲氨酸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磷脂酸 CDP-甘油二酯 合成酶 磷脂酰絲氨酸 CTP PPi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 醫(yī).學教育網整理 (心磷脂)

  此外,磷脂酰膽堿亦可由磷脂酰乙醇胺從S-腺苷甲硫氨酸獲得甲基生成;磷脂酰絲氨酸可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生成。

  2、降解

  生物體內存在能使甘油磷脂水解的多種磷脂酶類,根據(jù)其作用的鍵的特異性不同,分為磷脂酶A1和A2,磷脂酶B,磷脂酶C和磷脂酶D。

  磷脂酶A2特異地催化磷酸甘油酯中2位上的酯鍵水解,生成多不飽和脂肪酸和溶血磷脂。后者在磷脂酶B作用,生成脂肪酸及甘油磷酸膽堿或甘油磷酸乙醇胺,再經甘油酸膽堿水解酶分解為甘油及磷酸膽堿。磷脂酶A1催化磷酸甘油酯1位上的酯鍵水解,產物是脂肪酸和溶血磷脂。

  七、膽固醇代謝

  1、 合成

  合成部位:肝是主要場所,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光面內質網中。

  合成原料:乙酰CoA(經檸檬酸-丙酮酸循環(huán)由線粒體轉移至胞液中)、ATP、NADPH等。

  合成過程:

  1) 甲羥戊酸的合成(胞液中)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 HMGCoA還原酶 甲羥戊酸NADPH

  2) 鯊烯的合成(胞液中)

  3)膽固醇的合成(滑面內質網膜上)

  合成調節(jié):

  1)饑餓與飽食 饑餓可抑制肝合成膽固醇,相反,攝取高糖、高飽和脂肪膳食后,肝HMGCoA還原酶活性增加,膽固醇合成增加。

  2) 膽固醇 膽固醇可反饋抑制肝膽固醇的合成。主要抑制HMGCoA還原酶活性。

  3)激素 胰島素及甲狀腺素能誘導肝HMGCoA還原酶的合成,增加膽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及皮質醇則能抑制并降低HMGCoA還原酶的活性,因而減少膽固醇的合成;甲狀腺素除能促進合成外,又促進膽固醇在肝轉變?yōu)槟懼?,且后一作用較強,因而甲亢時患者血清膽固醇含量反而下降。

  2、 轉化

  1)膽固醇在肝中轉化成膽汁酸是膽固醇在體內代謝的主要去路,基本步驟為:

  膽酸 膽固醇 7α-羥化酶 7α-羥膽固醇 甘氨酸或?;撬?結合型膽汁酸 NADPH 鵝脫氧膽酸 膽酸 腸道細菌 7-脫氧膽酸 甘氨酸 ?;撬?鵝脫氧膽酸 石膽酸

  2)轉化為類固醇激素 膽固醇是腎上腺皮質、睪丸,卵巢等內分泌腺合成及分泌類固醇激素的原料,如睪丸酮、皮質醇、雄激素、雌二醇及孕酮等。

  3)轉化為7-脫氫膽固醇 在皮膚,膽固醇可氧化為7-脫氫膽固醇,后者經紫外光照射轉變?yōu)榫S生素D。

  3、膽固醇酯的合成

  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在脂酰膽固醇脂酰轉移酶(ACAT)的催化下,生成膽固醇酯;

  血漿中游離膽固醇在卵磷脂膽固醇脂酰轉移酶(LCAT)的催化下,生成膽固醇酯和溶血卵磷酯。

  八、血漿脂蛋白

  1、分類

  1)電泳法:α﹑前β﹑β及乳糜微粒

  2)超速離心法:乳糜微粒(含脂最多),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別相當于電泳分離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及α-脂蛋白等四類。

  2、組成

  血漿脂蛋白主要由蛋白質、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及其酯組成。乳糜微粒含甘油三酯最多,蛋白質最少,故密度最小;VLDL含甘油三酯亦多,但其蛋白質含量高于CM;LDL含膽固醇及膽固醇酯最多;含蛋白質最多,故密度最高。

  血漿脂蛋白中的蛋白質部分,基本功能是運載脂類,稱載脂蛋白。HDL的載脂蛋白主要為apoA,LDL的載脂蛋白主要為apoB100,VLDL的載脂蛋白主要為apoB﹑apoC,CM的載脂蛋白主要為apoC。

  3、生理功用及代謝

  1)CM 運輸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膽固醇的主要形式。成熟的CM含有apoCⅡ,可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LPL可使CM中的甘油三酯及磷脂逐步水解,產生甘油、脂酸及溶血磷脂等,同時其表面的載脂蛋白連同表面的磷脂及膽固醇離開CM,逐步變小,最后轉變成為CM殘粒。

  2)VLDL 運輸內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VLDL的甘油三酯在LPL作用下,逐步水解,同時其表面的apoC、磷脂及膽固醇向HDL轉移,而HDL的膽固醇酯又轉移到VLDL。最后只剩下膽固醇酯,轉變?yōu)長DL。

  3)LDL 轉運肝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的主要形式。肝是降解LDL的主要器官。apoB100水解為氨基酸,其中的膽固醇酯被膽固醇酯酶水解為游離膽固醇及脂酸。游離膽固醇在調節(jié)細胞膽固醇代謝上具有重要作用:①抑制內質網HMGCoA還原酶;②在轉錄水平上陰抑細胞LDL受體蛋白質的合成,減少對LDL的攝?。虎奂せ預CAT的活性,使游離膽固醇酯化成膽固醇酯在胞液中儲存。

  4)HDL 逆向轉運膽固醇。HDL表面的apoⅠ是LCAT的激活劑,LCAT可催化HDL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膽固醇酯。

  九、高脂血癥

  高脂蛋白血癥分型

  分型:脂蛋白變化,血脂變化

  Ⅰ CM↑ 甘油三酯↑↑↑

 ?、騛 LDL↑ 膽固醇↑↑

  Ⅱb LDL﹑VLDL↑ 膽固醇↑↑甘油三酯↑↑

 ?、?IDL↑ 膽固醇↑↑甘油三酯↑↑

 ?、?VLDL↑ 甘油三酯↑↑

  Ⅴ VLDL﹑CM↑ 甘油三酯↑↑↑

  注:IDL是中間密度脂蛋白,為VLDL向LDL的過度狀態(tài)。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重要原因是LDL受體缺陷

報考指南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老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題庫軟件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