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翹散
【方源】 《溫病條辨》
【組成】 連翹一兩(30g)銀花一兩(30g)薄荷六錢(18g)牛蒡子六錢(18g)芥穗四錢(12g)淡豆豉五錢(15g)竹葉四錢(12g)苦桔梗(胸脅痛如刀刺,腹?jié)M,腸鳴幽幽)六錢(18g)生甘草五錢(15g)
【用法】 上杵為散。每服六錢(18g),鮮葦根湯煎,勿過煎,去滓溫服。亦可作湯劑,加葦根(18g)水煎服,其余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用】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主治】 溫病初起。發(fā)熱,微惡風(fēng)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配伍意義】 本方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證為外感風(fēng)熱,衛(wèi)氣被郁,肺失清肅所致。治宜疏風(fēng)透表,清熱解毒之法。方中重用銀花、連翹為君藥,既能疏散風(fēng)熱,清熱解毒,又可辟穢化濁。
薄荷、牛蒡子辛涼,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并可解毒利咽;芥穗、淡豆豉辛溫發(fā)散,且溫而不燥,配入辛涼解表方中,既可加強(qiáng)本方辛散透表之力,又無溫燥傷津之弊,同為臣藥。蘆根、竹葉清熱生津;桔梗開宣肺氣,止咳利咽,皆為佐藥。生甘草清熱解毒,護(hù)胃安中,調(diào)和藥性,合桔梗又擅止咳嗽、利咽喉,為佐使藥。
方歌:辛涼平劑銀翹散,薄草蘆根豉蒡煎。芥穗桔梗淡竹葉,透表清熱解表先。
趣味記憶:豬吃金,牛喝銀,草根更俏。
竹葉,淡豆豉 荊芥穗,牛蒡子 薄荷 金銀花 甘草 蘆根 桔梗 連翹。
桑菊飲
【方源】 《溫病條辨》
【組成】 桑葉(寒熱汗出)二錢五分(7.5g) 菊花(主風(fēng),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死肌)一錢(3g) 杏仁(咳逆上氣,喉痹,下氣,奔豚)二錢(6g) 薄荷八分(2.5g) 苦桔梗二錢(6g) 連翹一錢五分(5g)蘆根二錢(6g) 生甘草八分(2.5g)
【用法】 水煎溫服。
【功用】 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 風(fēng)溫初起,表熱輕證。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
【配伍意義】 本方證由溫?zé)岵⌒皬目诒嵌?,邪犯肺絡(luò),肺失宣降所致。治宜疏風(fēng)清熱,宣肺止咳之法。方中桑葉甘苦性涼,疏散上焦風(fēng)熱,且善走肺絡(luò),能清宣肺熱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而肅肺,二藥輕清,直走上焦,協(xié)同為用,以疏散肺中風(fēng)熱見長,共為君藥。薄荷辛涼,疏散風(fēng)熱,以助君藥解表之力;
杏仁苦降,肅降肺氣;桔梗辛散,開宣肺氣,與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復(fù)肺之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氣的常用組合,三者共為臣藥。連翹透邪解毒;蘆根清熱生津,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其配伍特點(diǎn)為:一以輕清宣散之品,疏散風(fēng)熱以清頭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氣肅肺以止咳嗽。
方歌:辛涼輕劑桑菊飲,薄草蘆根桔杏翹。疏風(fēng)清熱宣肺氣,風(fēng)溫咳嗽服之妙。
趣味記憶:荷葉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 桑葉 杏仁 菊花 甘草 蘆根 桔梗 連翹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方源】 《傷寒論》
【組成】 麻黃四兩(9g) 杏仁五十個(gè)(9g) 石膏半斤(18g) 甘草(炙)二兩(6g)
【用法】 水煎溫服。(麻黃與石膏的比例)
【功用】 辛涼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風(fēng)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甚則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shù)者。
【配伍意義】 本方證是由外邪入里化熱,壅遏于肺,肺失宣降而致。治宜辛涼透邪,清熱平喘之法。方中麻黃辛溫,開宣肺氣以平喘,開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熱,解肌以清熱。二藥一溫一寒,一以宣肺為主,一以清肺為主,合用則相反之中寓有相輔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調(diào)理肺的宣發(fā)功能,共用為君。石膏用量倍于麻黃,使本方不失為辛涼之劑。麻黃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石膏得麻黃,清解肺熱而不涼遏,又是相制為用。
杏仁味苦,降利肺氣而平喘咳,與麻黃相配則宣降相因,與石膏相伍則清肅協(xié)同,是為臣藥。炙甘草既能益氣和中,又與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調(diào)和于寒溫宣降之間,為佐使藥。四藥合用,解表與清肺并用,而以清為主;宣肺與降氣結(jié)合,而以宣為主。共成辛涼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麻黃與石膏比例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