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步驟】(1)頭皮切口:右側頂部皮瓣切口,向前到后中央回,向上到矢狀中線,向后至枕葉前部,皮瓣翻向外側。
(2)骨瓣開顱:做4~5個顱骨鉆孔,內側骨孔位于矢狀竇旁,外側鉆孔距中線6~7cm,骨瓣翻向外側。
(3)硬腦膜切開:硬腦膜瓣狀切開,方向與皮骨瓣相反,基底連于矢狀竇側,切開后以縫線牽向竇側。
(4)腦切口:Van Wagenen采用頂顳骨瓣,于頂顳葉做“L”形切口,這種切口同側視放射纖維幾乎均被切斷。筆者改為右頂葉的頂間溝切口,切口前端距中央后回1~2cm,向后沿頂間溝切開4~5cm。
(5)顯露腫瘤:由于側腦室擴大,頂葉變薄,因而較易進入側腦室。到達側腦室體后部和三角區(qū),看清脈絡叢球和側腦室下角的后端 ,以鹽水棉片將下角后部和體后部填塞好,防止術中血液流向腦室系統(tǒng)其他部分,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而增加術后的腦膜刺激反應。在三角區(qū)將脈絡叢球電凝后予以切除,減少腦脊液分泌,有助于病人渡過術后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期。平脈絡叢球的三角區(qū)內側壁,相當于松果體旁的扣帶回部,向松果體區(qū)和第三腦室后部探查,直徑2~3cm腫瘤,內側壁厚度一般不超2cm.直徑3cm以上的大型腫瘤,常看到內側壁被腫瘤壓迫而膨隆,用吸引器僅吸到數(shù)毫米即可發(fā)現(xiàn)腫瘤。
(6)腫瘤切除:操作最好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此區(qū)腫瘤的種類較多,畸胎瘤和腦膜瘤等有被膜,一些類型的神經膠質瘤如室管膜瘤、星形細胞瘤(Ⅰ、Ⅱ級)和松果體細胞瘤等雖無被膜,但與周圍結構也有一定的界限。沿腫瘤表面剝離,以帶尾線的棉片置于腫瘤和周圍結構之間,除保護重要結構不受損傷外,亦可作為剝離、止血和防止出血經第三腦室向中腦導水管和對側側腦室擴散。以雙極電凝閉塞腫瘤被膜或腫瘤表面血管,并繼續(xù)擴大電凝范圍,腫瘤體積逐漸縮小,以取瘤鉗和雙極電凝做腫瘤中心部分切除。有被膜的腫瘤行囊內切除,質地較硬的腫瘤亦可借助CUSA或激光氣化予以切除,隨瘤體變小,繼續(xù)游離和切除其殘余部分。良性有被膜的或界限清楚與周圍結構粘連不重的腫瘤,可做到全切或肉眼下全切。腫瘤基底寬或與周圍結構粘連分離困難者,可行次全切除。惡性膠質瘤(Ⅲ、Ⅳ級)多無清楚界限,只能做到部分或大部切除。瘤床細致止血,取出腦室內棉片,盡力清除腦室內血塊,尤其是中腦導水管上口處阻塞性血塊,要以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準備腦室持續(xù)引流,將硅膠管一端置到同側側腦室前角,另一端經頂葉腦切口和另做一小頭皮切口引出。管的末端折疊,以紗布包扎并以橡皮筋束緊,術后連接持續(xù)引流裝置。
(7)關顱:嚴密縫合硬腦膜,骨瓣復位,縫合骨膜、帽狀腱膜和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