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肺采取和保護的四個應用技術是內(nèi)科診療技術與常規(guī)需要了解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
1.肺保護液:目前大多數(shù)臨床肺移植都是使用細胞內(nèi)液離子成分的緩沖液和稍增加滲透壓的改良Euro-Collins液,雙側肺保護的灌注總量達到每公斤體重60ml,4min灌完,這種方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方便和功能保護滿意。
2.肺灌洗的應用技術:切開心包前壁以后,在主肺動脈上插一個14G的管子,這個管子最好斜著放,并做荷包縫合固定,要特別注意插管不要過深而只灌洗一側肺動脈,再連接一個充滿保存液的灌洗系統(tǒng),將裝有5L4℃保存液的容器放在離地面2m的位置,理想的灌注壓應保持在15~20mmHg,以保證晶體灌注液在肺實質內(nèi)的均勻分布。肺動脈灌洗一開始,就切除左心耳,使肺灌洗液由此涌出。灌洗時繼續(xù)通氣,避免肺不張,有利于保存液的均勻分布,灌洗完拔除肺動脈插管,開始切取器官。
3.肺保存溫度:最理想的保存溫度還沒有廣泛研究,從實驗看10℃比22℃和4℃保存的肺功能要好,用4℃Euro-Collins液灌洗的肺可以滿意的保存18h;隨后又進行了10℃的實驗。臨床實踐中在消毒袋中裝冰保存的肺通常是7℃,保存液直接與肺接觸,可以達到缺血時間6~8h的結果。
4.儲存時保持肺膨脹:灌洗時繼續(xù)用每min12次,每kg體重15ml的潮氣量通氣,并用6~8cmH2O的呼吸末正壓,在吸氣末夾閉氣管;近來的實驗資料顯示,在灌洗前和儲存時用30cmH2O的吸氣峰壓過度通氣,可以延長恢復肺功能的缺血時間,這個基本原理可能是肺容量的增加影響了肺血管的張力和或影響了表面張力機制。
5.再灌注損傷:這個合并癥也被認為是“再植入反應”,是由于供肺質量差、缺血損傷、淋巴系統(tǒng)受破壞或去神經(jīng)造成的,不過再灌注損傷只在一部分肺移植中發(fā)生,看來淋巴系統(tǒng)受破壞和去神經(jīng)不是主要原因。臨床上再灌注損傷表現(xiàn)為開始肺功能較好,后來氧飽和度下降,X線胸片顯示移植肺有渾濁影,常常在移植后4~6h開始,16~24h達到高峰,嚴重的損傷在這個時期會有大量的液體從氣管內(nèi)吸出,幸好24h后液體量減少,氧飽和度改善,胸片正常,一般來說以后恢復就完全正常了,從時間來講再植入反應與急性排斥不同,急性排斥從來不發(fā)生在手術后5天之內(nèi),有趣的是肺動脈高壓患者單肺移植后經(jīng)常發(fā)生再灌注損傷,從X線表現(xiàn)來看,雙側單肺移植的第一個肺比第二個肺受影響大,盡管缺血時間較短,這些現(xiàn)象說明供體肺的質量和缺血時間在再植入反應的病理改變方面與再灌注損傷相比作用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