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滿某,女,22歲,送貨員。9月12日初診。主訴:左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不適,說話時自覺下唇變厚5天。患者曾于7歲時得過面癱治愈。5天前送貨下鄉(xiāng),夜歸著涼,晨起刷牙漱口發(fā)覺口角漏水,遂來我科要求針灸治療。查:左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露晴流淚,左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歪向健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左耳后翳風穴處壓痛明顯。
取豬牙皂200克,研成細末,取適量以醋調如糊狀,涂于患側頰車、地倉穴之間,一日換藥2次,10天為一療程,同時配合“面癱十二針”治療。兩個療程后,諸證悉除。
治療方法:患者取仰臥位,穴取“面癱十二針:”二白(陽白、四白),二竹(攢竹、絲竹空),二風(風池、翳風),地倉、頰車,均用患側,合谷,足三里,均用雙側,一共十二針。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薄氏腹針0.22×30毫米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行平補平瀉手法,每日針一次,先針6次,再隔日針一次,針六次,共12次為一療程。
面癱即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以口角、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癥的病證,中醫(yī)又稱口眼歪斜。主要病因是由風寒之邪,侵襲面部的手足陽明、太陽、少陽之經絡,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養(yǎng)、氣血不和筋肉縱緩不收而致。
“面癱十二針”系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針灸科高立山醫(yī)師近40年的臨床總結。筆者在臨床中多遵此法治療面癱,再配合眉弓、顴髎穴、口腔內咬齒線點刺放血,患部蔥浴,每獲良效。
高立山教授體會,因頭面部的經脈循行走向較復雜,手足三陽經及任督二脈,八條經脈都循行過頭面部,故臨床所見雖然是面癱一癥,但其病變部分涉及到八條經絡,這就要求在臨床治療中全面兼顧,不可顧此失彼。“面癱十二針”的辨證選穴,就是根據這一指導思想確定的,十二穴的四白、地倉、頰車、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翳風、絲竹空屬手少陽三焦經,陽白、風池屬足少陽膽經,攢竹屬足太陽膀胱經,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可見十二針把面部經絡(除手太陽小腸經外)幾乎全部兼顧,但重點又放在陽明和少陽二條經上,這種主次分明,各經兼顧的辯證用穴思想,有效地指導了臨床治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尤其是足三里穴在十二針中有重要的治療作用。其一,因足陽明胃經在面部循行較廣,受邪時也較多,又“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jié)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其二,針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氣以祛邪外出。其三,《慎齋醫(yī)書》中說“諸病不愈,尋到脾胃而愈者頗多”。針足三里治頑固面癱也合其理。
高立山認為面癱多因風寒襲絡,故選用蔥白連根帶須一味煮水,以熱氣熏患部達辛溫散寒通絡祛邪目的,面癱日久多瘀,點刺患側眉弓處、顴髎穴、口腔內咬齒線部位出血。實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