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中醫(yī)鄉(xiāng)鎮(zhèn)助理醫(yī)師考試大綱中部分內容,希望對參加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
是原發(fā)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治療處理和在損害修復過程中演變而成的皮損,有鱗屑、糜爛、潰瘍、痂、抓痕、皸裂、苔蘚樣變、疤痕、色素沉著、皮膚萎縮等。
①鱗屑:為表皮角質層的脫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狀,大的為直徑數厘米或更大的片狀。急性病后見之,多為余熱未清;慢性病見之,多由血虛生風、生燥,皮膚失其濡養(yǎng)所致。
②糜爛:為局限性的表皮缺損,系由皰疹、膿皰的破裂,痂皮的脫落等露出的紅色濕潤面,多屬濕熱為患。糜爛因損害較淺,愈后較快,且不留疤痕。
③潰瘍:為皮膚或粘膜深層真皮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缺損。潰瘍大小不一,瘍面有膿液、漿液或血液,基底可有壞死組織。多為熱盛肉腐而成,常見于瘡癤、外傷染毒等潰爛形成,愈后留有瘢痕。
④痂:皮膚損害處的滲液、滋水、滲血或膿液與脫落組織及藥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膿痂為熱毒未清;血痂為血熱絡傷,血溢所結;滋痂為濕熱所致。
⑤抓痕:由搔抓將表皮抓破、擦傷而形成的線狀損害,表面結成血痂,皮膚瘙癢,多由風盛或內熱所致。
⑥皸裂:為皮膚上的線形坼裂,多由血虛、風燥所致。常見于腳癬皮損角化增厚者等。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⑦苔蘚樣變:為皮膚增厚、粗糙、皮紋加寬、增深、干燥、局限性邊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損害,常為一些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的主要表現,多由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所致。
⑧色素沉著:為皮膚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著有的屬原發(fā)皮損如黃褐斑、黑變病等,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多由肝火、腎虛引起;有的屬繼發(fā)皮損,如一些慢性皮膚病之后期局部皮膚色素沉著,多因氣血失和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