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針灸治療 > 正文

急性腹痛的針灸治療/辯證/概述

2014-01-16 15:48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查分入口>> 查分答疑>> 曬分有禮>>
有獎征文>> 二試安排>> 好課8折>>

【概述】

急性腹痛是指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突然發(fā)生劇烈的疼痛而言,其病勢急劇,變化迅速,是常見而重要的急性證候之一。針灸治療腹痛,始見于《足臂十一脈灸經(jīng)》:“腹痛,腹張(脹)……皆久(灸)足泰(太)陰溫(脈)”?!夺樉募滓医?jīng)》中足三里、復溜等45個穴位的主治涉及本證;《肘后備急方》采用“灸乳后三寸”、“抓其臍上三寸”等方法來治療“卒腹痛”。唐孫思邈之《備急千金要方》認為灸胞門、天樞等穴,對本證有效;《外臺秘要》載述《救急方》、《張文仲方》等古醫(yī)籍中與本證相關的內容。及宋,《醫(yī)心方》與《針灸資生經(jīng)》分別收錄灸法、熨法、火針、“玉抱肚”等方法治療腹痛的經(jīng)驗。金元時期的竇漢卿強調八脈交會穴中內關、公孫、列缺、照海對本證的治療作用;《濟生拔粹》按照不同的經(jīng)絡對腹痛進行分型治療。元明時期的《世醫(yī)得效方》、《奇效良方》等載有用熨法、外灸膏、代灸膏等治療本證的民間驗方;《衛(wèi)生寶鑒》、《名醫(yī)類案》等則記載了用艾灸、熱熨、放血等方法治療本證的醫(yī)案。

現(xiàn)代醫(yī)學中凡非手術治療的內外科各類急腹痛均可歸于此證范疇。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病因病機】

導致急性腹痛的病因頗多。有因外感寒邪,過食生冷,寒滯于中,氣機不利而痛;有因暑熱之邪侵襲或恣啖辛熱之品,熱郁于內,氣機不和而痛;或因情志怫郁,肝胃不和,氣機壅塞;或因跌仆創(chuàng)傷,蛔蟲竄擾,氣滯血瘀,氣機活動阻滯,不通則痛。

【辯證分型】

急性腹痛多實,可辨為三型。

(一) 寒痛

痛勢急暴,得溫稍減,遇冷更甚,大便溏薄,四肢欠溫脈象沉緊,舌苔白膩。

(二) 熱病

腹痛劇烈,腹壁拘急,脹滿拒按,煩渴引飲,便秘溲赤,脈象浮數(shù),舌紅,苔黃膩。

(三) 實痛

氣滯為主,腹痛腹脹,攻竄不定,痛引少腹,脈弦,舌質暗;血瘀為主,痛如針刺,固定不移,脈細或澀,舌質青紫而兼瘀斑。

【治療】

(一) 寒痛

1.治則:散寒祛痛。

2.處方:關元、下巨虛。

3.方義:腹痛病位多在下焦,溫灸關元可消下焦之積寒,則陽氣得伸;下巨虛屬胃經(jīng)而為手太陽之下合穴,太陽主表,取是穴可達寒邪,通腑氣。陰寒散,氣機利,則腹痛可止。

4.治法:關元宜隔姜灸,須大炷重灸至痛緩,亦可先施以熱補法,繼用瀉法,以熱補為主,在留針期間,艾卷薰灸針柄。下巨虛施瀉法。留針時間長短,須視疼痛癥狀改善而定,30分鐘~1小時不等,下同。急性腹痛癥情危重或針灸療效不顯者,須配用或改用其他中西醫(yī)療法。

5.古方輯錄

《針經(jīng)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小腹疼痛不可忍者,刺任脈關元一穴,次針足陽明經(jīng)(足)三里二穴。”

《神應經(jīng)·腹痛脹滿門》:“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腸氣……: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jié)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皆灸亦可”。

《針灸聚英·卷二》:“腹痛:……宜灸氣海、關元、中脘”。

(二) 熱病

1.治則:清熱通腑。

2.處方:內關、氣海、行間、建里。

3.方義:內關為心包經(jīng)之絡,別走少陽三焦,配氣??赏ㄕ{腹內之氣機,理氣鎮(zhèn)痛;行間為肝之滎,刺之可清下焦之邪熱;建里,泄腑熱而通腑氣。

4.治法:均用涼瀉法。宜持續(xù)運針至痛解。

5.古方輯錄

《針灸資生經(jīng)·第四》:“中極、主腹中熱痛。行間、主腹痛而熱”。

《神應經(jīng)·腹痛脹滿門》:“腹痛:內關、三里、陰谷、陰陵、復溜、太溪、昆侖、陷谷、行間、太白、中脘、氣海、膈俞、脾俞、腎俞。”

(三) 實痛

1.治則:利氣活血止痛。

2. 處方:中脘、足三里;氣滯加期門,血瘀加地機。

3.方義:實痛病機,在于經(jīng)脈瘀阻,腑氣不通,取中脘、足三里,意在調整氣機之升降,逐腑通腸;氣滯為主者,加取肝募期門,疏泄郁結之氣;血瘀為主者,加取脾郄地機,活血通瘀。祛瘀開閉,氣通血活,腹痛可止。

4.治法:中脘、足三里,先行瀉法,后施補法,瀉多于補;余穴采用瀉法。

5.古方輯錄

《肘后歌》:“傷寒腹痛蟲尋食,吐*蟲尤 烏梅可難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針灸聚英·卷二》:“腹痛:……實痛宜刺瀉之,太沖、三陰交、太白、太淵、大陵”。

《針灸大成·卷九》:“腹內疼痛:內關、三里、中脘。……如不愈,復刺后穴:關元、水分、天樞(寒濕饑飽)”。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jīng)驗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