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古籍 > 正文

中醫(yī)古籍之本草綱目

2013-09-06 16:18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查分預約>> 有獎猜分>> 考后關注>>

簡介

《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以畢生精力,親歷實踐,廣收博采,實地考察,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總結,歷時29年編成,30余年心血的結晶。全書52卷,約200萬言,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藥物(新增374種),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藥物。收藥1892種,繪圖1100多幅,并附有432156多個藥方。是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后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書籍介紹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y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1111幅精美的插圖,方劑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制方法)、氣味、主治、發(fā)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占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yī)藥學的系統(tǒng)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影響最大。

書名由來

關于《本草綱目》這部書名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屆六旬的李時珍完成了《本草綱目》,只可惜尚未確定書名。一天,他出診歸來,習慣地坐在桌前。當他一眼看到昨天讀過的《通鑒綱目》還擺放在案頭時,突然心中一動,立即提起筆來,蘸飽了墨汁,在潔白的書稿封面上寫下了“本草綱目”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他端詳著,興奮地自言自語道:“對,就叫《本草綱目》吧!”為了這部書的體例,李時珍考慮了許久,也翻閱了不少書籍,并從《通鑒綱目》中得到啟示,決定采用“以綱挈目”的體例來編這部書,并以《本草綱目》這個名稱作為自己經歷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編纂的這部書的書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采取了“析族區(qū)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tài)、及其生長的環(huán)境,區(qū)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tǒng)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在藥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淀、干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侗静菥V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藥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yī)書,實該物理。”

書籍影響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tǒng)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tǒng)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fā)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鑒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yōu)殒i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并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y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y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于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鎮(zhèn)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梁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tài)度。另外李時珍并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于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yī)書及本草借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藥物解說

在藥物解說方面,本草綱目包括八個部分:釋名,羅列典籍中藥物的異名,并解說諸名的由來;集解,集錄諸家對該藥產地、形態(tài)、栽培、采集等的論述;修治,介紹該藥的炮制法和保存法;氣味,介紹該藥的藥性;主治,列舉該藥所能治的主要病癥;發(fā)明,闡明藥理或記錄前人和自己的心得體會;正誤,糾正過去本草書中的錯誤;附方,介紹以藥為主的各種驗方及其主治。

李時珍根據古籍的記載和自己的親身實踐,對各種藥物的名稱、產地、氣味、形態(tài)、栽培、采集、炮制等作了詳細的介紹,并通過嚴密的考證,糾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他在書中介紹和考證了許多來自南亞的藥物,并廣征佛書,給其中許多藥物注出了梵文譯名,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1518年生于湖北蘄州東門外的瓦硝壩(現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zhèn))。明以前,這個地方是雨湖和蓮市湖的交界處,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漲的災難。從明代起,為了阻攔湖水的上漲,在這里筑起了堤壩,后來稱它瓦硝壩。臨近瓦硝壩有周長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蘄州風景區(qū)之一。東出瓦硝壩,有大泉山、龍盤山、平頂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樹木、竹林之外,還生長著各種野生藥材,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李時珍出身三代相傳的醫(yī)戶人家,祖父是一個醫(yī)生,父親李言聞,又名李月池,也是當地有名的醫(yī)生,曾做過“太醫(yī)吏目”。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在醫(yī)學理論上也有相當的修養(yǎng),后來李時珍稱贊自己的父親在診斷疾病方面的知識是“精詣奧旨,淺學未能窺造”。據記載李言聞著有《四診發(fā)明》、《艾葉傳》、《人參傳》、《痘疹證治》等。李時珍從小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中薰陶著。

在封建社會里,醫(yī)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與“算命”、“賣卦”的人相提并論,有時還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紳們的欺壓。這股勢力在明代更甚,當時還規(guī)定“醫(yī)戶”人家不能改行,這種輕視醫(yī)生的社會風氣,促使李言聞產生了改換醫(yī)戶地位的想法,決定讓李時珍走科舉道路,這樣可以取得一官半職,榮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時珍每天背誦《四書》、《五經》,準備迎接科舉考試。

李時珍從小愛好讀書,在14歲那年考中秀才,后來參加鄉(xiāng)試考舉人,三次都失敗了。有一年,蘄州一帶,河水上漲,淹沒了田地,又淹沒了市巷,農田荒蕪,疫情嚴重,腸胃病到處流行。蘄州官府舉辦的“藥局”,不替窮人看病,窮人有病,都來找李時珍的父親醫(yī)治,臨走時,個個都道謝不絕。這一切都被李時珍看在眼里。李時珍20歲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結核),連續(xù)不斷地咳嗽和發(fā)燒,幾乎把命送掉,幸得父親的精心診治,用一味黃芩湯把病治好了。李時珍愈想愈不愿走科舉道路,向父親表示,立志學醫(yī),做一個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醫(yī)生,父親看他態(tài)度堅決,也只好答應了。

李時珍24歲開始學醫(yī),白天跟父親到“玄妙觀”去看病,晚上,在油燈下熟讀《內經》、《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等古典醫(yī)學著作。李時珍的讀書精神是令人欽佩的,“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腳”。由于他刻苦學習,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荊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殺蟲藥治愈了富順王之孫的嗜食燈花病,后來又以附子和氣湯治愈富顧王適于的病癥而被聘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個醫(yī)生,不僅要懂醫(yī)理,也要懂藥理。如把藥物的形態(tài)和性能摘錯了,就會鬧出人命來。他在閱讀《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再仔細地閱讀了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佑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衍義》等。李時珍發(fā)現古代的本草書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藥物分類上是“草木不分,蟲魚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蕷”應列菜部,古代的本草書列入草部:“萎蕤”與“女萎”本是兩種藥材,而有的本草書說成是一種:“蘭花”只能供觀賞,不能入藥用,而有的本草書將“蘭花”當作藥用的“蘭草”;更嚴重的是竟將有毒的“鉤藤”當作補益的“黃精”。李時珍認為古代本草書上那么多的錯誤,主要是對藥物缺乏實地調查的結果。

宋代以來,我國的藥物學有很大發(fā)展,尤其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藥物不斷地增加,但均未載入本草書。李時珍認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這時,李時珍已經35歲了。

過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詔書,要在全國選拔一批有經驗的醫(yī)生,填補太醫(yī)院的缺額,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薦了李時珍。李時珍認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僅聚集了全國重要的醫(yī)藥書籍,還可看到更多的藥材,這對修改本草書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李時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薦,4l歲進入北京太醫(yī)院,并擔任了太醫(yī)院院判的職務。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個昏庸透頂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藥,還想做神仙。太醫(yī)院中的醫(yī)官們,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僅向全國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時又翻遍了歷代本草書,企圖從中獲得長生不老之藥。有的醫(yī)官說“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死”,有的醫(yī)官說“煉食硫黃,可以長肌膚益氣力”;有的說“靈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聽到這些無稽之談,更下定決心準備修改本草書。

李時珍利用太醫(yī)院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y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志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tài)、特性、產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辭職。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時珍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說:“我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藥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藥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寫道:旋花有“益氣續(xù)筋”之用。此事使李時珍意識到修改本草書要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發(fā)現。

李時珍為了修改本草書,對各種醫(yī)書上的不同記載進行調查研究,為了搞清形態(tài)相似的蘋、水萍和萍逢草,曾到家門口的雨湖,還到較遠的馬口湖、沿市湖、赤東湖進行采集,耐心觀察比較,終于糾正了本草書上的長期混亂。

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tài),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辟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著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著幾棵石楠藤走去,據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fā)現白花蛇后,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準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后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李時珍定前去仔細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tài),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嘴里長著4只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著,捕蛇人格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臟,盤曲后裝進了竹簍筐,據說,將蛇烘干后,才能當藥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后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后,李時珍又根據白花蛇的祛風特性,制成了專治半身不遂和中風的“白花蛇酒”。據現代藥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穿山甲又叫鯪鯉,根據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的記載,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它“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進行穿山甲解剖,發(fā)現該動物的胃里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但李時珍發(fā)現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于這一點的錯誤記載。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藥用價值,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蔓陀羅花,吃了以后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北方。終于發(fā)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象茄子葉,花象牽?;?,早開夜合的蔓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蔓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并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藥理分析,蔓陀羅花含有東莨菪堿,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蔓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于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時珍不僅對植物藥、動物藥進行仔細的調查、觀察,對礦物藥也做了不少調查工作。他曾到過銅礦、鉛礦、石灰窯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草書的記載,鉛是無毒的物質。李時珍為了了解鉛的性能,深入礦區(qū),見到礦工們的艱苦工作條件,寫道:“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里,隨礦脈上下曲折砍取之”通過對礦工們的健康調查,認識到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同時又掌握了鉛中毒會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現黃疸癥狀。“若連月不出,則皮膚萎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銀”據以前本草書記載,言無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為長生不老之藥。確有其事嗎?李時珍通過調查,認識到水銀是由丹砂加熱后分解出來的(“汞出于丹砂”);水銀和硫磺一起加熱,可以變成銀朱(硫化汞);水銀加鹽等,又可以變成另一種物質,名叫輕粉(氯化汞)。由此,他記述水銀是一種“溫燥有毒”的物質。“若服之過劑”“則毒被蒸竄入經絡筋骨”,“變?yōu)榻顢伖峭?,發(fā)為癰腫疳漏,或手足破裂,蟲癬頑痹,經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無窮。”李時珍又根據六朝以來久服水銀而造成終身殘廢的歷史事實,駁斥了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老的無稽之談,并寫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時珍是一個富有求實精神的醫(yī)藥家;為了完成修改本草書的艱巨任務,他幾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萬里。同時,他又參閱了800多家書籍,經過3次修改稿,終于在61歲(公元1578年)的那年,編成了《本草綱目》。后來又在他的學生、兒子、孫子的幫助下,使《本草綱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侗静菥V目》包含著李時珍將近30年的心血,記錄著李時珍飽嘗苦辛的艱難歷程。

李時珍對人類的貢獻是偉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明史》、《白茅堂集》都為他寫下了傳記。清光緒年間在李時珍墓立碑紀念。解放后,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zhèn)李時珍墓所在地竹林湖村建立了李時珍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紀念展覽、藥物館、百草藥園、墓園五大部分組成,鄧小平于1987年7月8日親筆題寫的館名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1956年科學家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y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出版及傳播歷程

《本草綱目》編寫后,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yè)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于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于病例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借助朝廷的力量傳布于世??上Ю顣r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這年(1593年),他剛滿76歲。

不久,明朝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后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后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后來又先后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藥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錫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只活的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guī)律后,發(fā)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fā)現里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于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茍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于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并進行翻刻,成為醫(y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xù)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藥物和制劑;其中采取《本草綱目》中的藥物和制劑就有100種以上。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