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 應為5.0~6.5(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Ⅶ G)。 總固體 精密稱取本品2g,置稱定重量的蒸發(fā)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在105℃ 干燥3小時,遺留殘渣不得少于20.0%。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1995年版一部附錄Ⅵ D)。 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料;乙腈-水(15: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0nm。理論板數按芍藥甙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在80℃干燥至恒重的芍藥甙對照品10mg,置 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3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量取本品5ml,置分液漏斗中,加水飽和的正丁醇提取5次(15、10、10、8、8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水15ml洗滌,水液用水飽和的正丁醇20ml提取,合并前后二次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 置已處理好的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4g,內徑0.9cm)上,用80%甲醇6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適量使溶解,并轉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芍藥甙(C23H28O11)不得少于0.40mg。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除濕,殺蟲止癢。主治濕熱阻于皮膚所致濕瘡,見有瘙癢、紅斑、丘疹、水泡、滲出、糜爛等或濕熱下注所致陰癢、白帶量多等癥。急性濕疹或陰道炎見有上述證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