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植物形態(tài)】臭椿(《群芳譜》),又名:臭楮(《食療本草》),山椿、虎目(《本草拾遺》),虎眼樹(《四聲本草》),鬼目(《本草圖經(jīng)》),大眼桐(《綱目》),樗樹、白椿。
落葉喬木,高達(dá)20米。
樹皮平滑有直紋;新枝赤褐色,初有細(xì)毛,后稍脫落。
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45~60厘米;小葉13~25,有短柄,披針狀卵形,長7~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斜截形稍圓,近基部外具2大鋸齒,齒背面有油腺1枚,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破裂后有奇臭。
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厘米;花小,綠色,雜性,萼短5裂,花瓣5:雄花有雄蕊10,不具退化雌蕊;兩性花及雌花雄蕊較短;子房由5心皮組成,花柱聯(lián)合,柱頭5裂。
翅果長橢圓形,淡黃綠色。
花期4~5月。
果熱期8~9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本植物的葉(樗葉)、翅果(鳳眼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春季采收,挖取樹根,刮去外面粗皮,以木棒輕輕捶之,使皮部與木部松離,然后剝?nèi)?nèi)皮,仰面曬干;或剝?nèi)「善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