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脈劑量作參考,空腹及標準早餐前2小時給予阿侖膦酸鈉5-70mg,其平均口服生物利用度在女性為0.64%,在男性口服10mg為0.6%,兩者相似。如果在標準早餐前1或1.5小時給藥,其生物利用度在兩性有類似下降(約40%)。骨質疏松研究證明,在每天第一次進食或喝飲料前至少30分鐘給予本品才發(fā)揮作用。
如果在標準早餐后2h或2h以上給藥,其生物利用度可以忽略不計。阿侖膦酸鈉與咖啡或桔汁同服可使其生物利用度下降約60%。
對健康者來說,口服給予潑尼松(20mg每天三次,連用5天)對阿侖膦酸鈉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響沒有臨床意義(平均增加20-44%)。
對于4-16歲的成骨不全(osteogensis imperfecta, OI)患兒,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與成人類似(見【兒童用藥】)。
研究表明,靜脈給予大鼠阿侖膦酸鈉1mg/kg后,其瞬間分布于軟組織,但接著迅速再分布于骨組織或通過尿排泄。其在人體內的平均穩(wěn)態(tài)分布容積,除了骨組織外,至少為28L。口服給予治療劑量的阿侖膦酸鈉由于其在血漿內的濃度過低,難以進行檢驗分析(小于5ng/ml)。其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78%。
還沒有證據表明阿侖膦酸鈉在動物或人體內代謝。
一次性靜脈給予C14標記的阿侖膦酸鈉發(fā)現(xiàn),約50%的放射活性在72小時內由尿排泄,糞便中沒有或只有很少量的放射性活性。一次性靜脈給予10mg阿侖膦酸鈉后測定其腎清除率為71ml/min,全身清除率不超過200ml/min。靜脈給藥后6小時內其血漿濃度下降95%以上。其在人體內的終末半衰期估計大于10年,這提示阿侖膦酸鈉從骨骼中釋放。
病人特征
臨床前研究表明此藥不在骨內沉積而迅速由尿排泄。在動物身上長期累積靜脈給藥35mg/kg沒有發(fā)現(xiàn)骨吸收飽和的證據。盡管還沒有臨床資料,但腎功能受損時,和動物研究的結果一樣,阿侖膦酸鈉通過腎的清除很可能會下降。因此,當腎功能受損時,阿侖膦酸鈉在體內的蓄積可能會增加(見[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