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百科類 > 藥用植物 > 正文

金銀花的中藥基本信息

2012-10-21 14:22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藥名稱

【藥名】金銀花

【英文名】HoneysuckleFlower;JapaneseHoneysuckle

【別名】忍冬,忍冬花,金花,銀花,二花,密二花,雙花,雙苞花,二寶花,金藤花,蘇花,鷺鷥花,努間努碾,吊坡膠姿,膠都顛(侗族名),羔熱馬耨(布依族名),阿拉塔蒙根其其格(蒙族名),拋捏,嬋人防,勤人墻,美親曬,琴嚴扁,善然效(瑤族名)。

加工炮制

生藥(生金銀花):將原藥揀去雜質,篩去灰屑即成;炒藥(炒金銀花):取凈生銀花置鍋內,文火清炒呈淡棕色為度;炭藥(金銀花炭):取凈生銀花置鍋內,武火清炒(但火力不可過大,否則易使原料著火)至焦褐色如炭狀為度。

臨床應用

一、生藥

1.溫病初期:常與;連翹、薄荷、淡豆鼓等同用,具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作用,可用以溫病初期,發(fā)熱微惡寒風寒,口微渴,如銀翹散。

2.癰疽疔毒:常與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等同用,能增強清熱解毒作用,可用以癰疽疔毒,紅腫疼痛,如五味消毒飲。

二、炒藥

溫病中期:常與黃芩、梔子、石膏、竹茹、蘆根等同用,具有清熱解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嘔作用,可用以邪熱壅阻,胃氣不和,發(fā)熱煩躁,胸膈痞悶,口渴干嘔,舌紅苔燥,脈象滑數(shù)。

三、炭藥

1.赤?。撼Ec黃連、赤芍、木香、馬齒莧等同用,具有清熱理腸、化滯和血作用,可用以濕熱中阻、損傷腸絡脂膜,下痢膿血,血多于膿,腹痛,里急后重。

2.疫?。撼Ec生地黃、赤芍、丹皮、黃連、黃柏、白頭翁等同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作用,可用以疫毒侵襲腸胃,與氣血搏結,痢下鮮紫膿血,壯熱口渴,煩躁不安,甚至神昏譫語。

處方用名

用生藥寫銀花、二花、雙花、金銀花、二寶花、忍冬花、河南花、山東花;用炒藥寫炒銀花、炒雙花、炒忍冬花;用炭藥寫銀花炭、二花炭等。

用量

生藥10~30克;炒藥10~20克;炭藥10~15克。

茶飲功效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多種致病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2.對肺炎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變形鏈球菌等有抑菌和殺菌作用,對流感病毒、孤兒病毒、皰疹病毒、鉤端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

3.抗炎解毒作用,對癰腫疔瘡、腸癰肺癰有較強的散癰消腫,清熱解毒、消炎作用

4.疏熱散邪作用,對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身熱頭痛、心煩少寐、神昏舌絳、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

5.涼血止痢作用,對熱毒痢疾、下痢膿血、濕溫阻喉、咽喉腫痛等有解毒止痢涼血利咽之效。

6.金銀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煩的作用??芍委熓顭岚Y、瀉痢、流感、瘡癤腫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等病。

藥方選錄

①預防乙腦、流腦:金銀花、連翹。大青根、蘆根、甘草各三錢。水煎代茶飲,每日一劑,連服三至五天。(《江西草藥》)

②治太陰風溫、溫熱,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荊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③治痢疾:金銀花(入銅鍋內,焙枯存性)五錢。紅痢以白蜜水調服,白痢以沙糖水調服。(《惠直堂經(jīng)驗方》忍冬散)

④治熱淋:金銀花、海金沙藤、天胡荽、金櫻子根、白茅根各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五至七天為一療程。(《江西草藥》)

⑤治膽道感染,創(chuàng)口感染:金銀花一兩,連翹、大青根、黃芩、野菊花各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⑥治瘡瘍痛甚,色變紫黑者:金銀花連枝葉(銼)二兩,黃芪四兩,甘草一兩。上細切,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閉口,重湯內煮三、二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活法機要》回瘡金銀花散)

⑦治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或初起發(fā)熱,并疔瘡便毒,喉痹乳蛾:金銀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敗毒托里,散氣和血,其功獨勝。(《積善堂經(jīng)驗方》)

⑧治癰疽發(fā)背初起:金銀花半斤,水十碗煎至二碗,入當歸二兩,同煎至一碗,一氣服之。(《洞天奧旨》歸花湯)

⑨治一切內外癰腫:金銀花四兩,甘草三兩。水煎頓服,能飲者用酒煎服。(《醫(yī)學心悟》忍冬湯)⑩治大腸生癰,手不可按,右足屈而不伸: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地榆一兩,麥冬一兩,玄參一兩,生甘草三錢,薏仁五錢,黃芩二錢。水煎服。(《洞天奧旨》清腸飲)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