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
由于失水引起紅細胞、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增高,白細胞計數(shù)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細胞及大單核細胞增多。血清鉀、鈉、氯化物和碳酸鹽均降低,血pH下降,尿素氮、肌酐升高。治療前由于細胞內鉀離子外移,血清鉀可在正常范圍內,當酸中毒糾正后,鉀離子移入細胞內而出現(xiàn)低鉀血癥。
二、尿常規(guī)
可有蛋白、紅白細胞及管型。尿比重為1.010~1.025之間。
三、血清學檢查
血清凝集試驗。在發(fā)病第1~3日及第10~15日各取1份血清,若第2份血清的抗體效價比第1份增高4倍或4倍以上,有診斷參考價值。
四、病原菌檢查
1、涂片染色 取糞便或早期培養(yǎng)物涂片作革蘭染色鏡檢,可見革蘭陰性稍彎曲的弧菌。
2、懸滴檢查 將新鮮糞便作懸滴或暗視野顯微鏡檢,可見運動活潑呈穿梭狀的弧菌。
3、制動試驗 取急性期病人的水樣糞便或堿性胨水增菌培養(yǎng)6小時左右的表層生長物,先作暗視野顯微鏡檢,觀察動力。如有穿梭樣運動物時,則加入O1群多價血清一滴,若是O1群霍亂弧菌,由于抗原抗體作用,則凝集成塊,弧菌運動即停止。如加O1群血清后,不能制止運動,應再用O139血清重作試驗。
4、增菌培養(yǎng) 所有懷疑霍亂患者糞便,除作顯微鏡檢外,均應作增菌培養(yǎng)。留取使用抗菌藥物之前糞便,盡快送到實驗室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一般用pH8.4的堿性蛋白胨水,36~37℃培養(yǎng)6~8小時后表面能形成菌膜。此時應進一步作分離培養(yǎng),并進行動力觀察和制動試驗,這將有助于提高檢出率和早期診斷。
5、分離培養(yǎng) 用慶大霉素瓊脂平皿或堿性瓊脂平板。前者為強選擇性培養(yǎng)基,在36~37℃條件下,培養(yǎng)8~10小時霍亂弧菌即可長成小菌落。后者則需培養(yǎng)10~20小時。選擇可疑或典型菌落,應用霍亂弧菌“O”抗原的抗血清作玻片凝集試驗。
6、核酸檢測 通過PCR技術檢測霍亂弧菌毒素基因亞單位CtxA和毒素協(xié)同菌毛基因(TcpA)來區(qū)別霍亂菌株和非霍亂弧菌。然后根據(jù)TcpA基因的不同DNA序列來區(qū)別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4小時內可獲結果,可檢出每毫升堿性蛋白胨水中10條以下霍亂弧菌。
依據(jù)患者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一、流行病學史是指:
1、生活在霍亂流行區(qū)、或5d內到過霍亂流行區(qū)、或發(fā)病前5天內有飲用生水或進食海(水)產品或其他不潔食物和飲料史。
2、與霍亂患者或帶菌者有密切接觸史或共同暴露史。
二、帶菌者:無霍亂臨床表現(xiàn),但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細菌培養(yǎng)分離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亂弧菌。
三、疑似病例:
1、與霍亂患者或帶菌者有密切接觸史或共同暴露史,并出現(xiàn)霍亂輕癥病例臨床表現(xiàn)者。
2、具備霍亂輕癥病例臨床表現(xiàn)并且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標本霍亂毒素基因PCR檢測陽性
3、具備霍亂輕癥病例臨床表現(xiàn)并且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標本霍亂弧菌快速輔助檢測試驗(膠體金快速檢測)陽性
4、具備中毒型病例臨床表現(xiàn)并且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標本霍亂毒素基因PCR檢測陽性
5、具備中毒型病例臨床表現(xiàn)并且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標本霍亂弧菌快速輔助檢測試驗(膠體金快速檢測)陽性
6、具備中、重型病例臨床表現(xiàn)者
四、臨床診斷病例
1、具備各型霍亂臨床表現(xiàn)之一,并且在腹瀉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環(huán)境中檢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亂弧菌。
2、在一起確認的霍亂暴發(fā)疫情中,暴露人群中出現(xiàn)任一型霍亂臨床表現(xiàn)者。
五、確診病例
1、具備任一型霍亂臨床表現(xiàn),并且糞便、嘔吐物或肛拭子細菌培養(yǎng)分離到O1群和或O139群霍亂弧菌
2、在疫源檢索中,糞便培養(yǎng)檢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亂弧菌前后各5天內有腹瀉癥狀者。
常見的鑒別診斷如下。
一、急性胃腸炎:包括產腸毒素的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嗜鹽菌)、O139群以外的非O1群霍亂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梭狀桿菌等,均可引起食物中毒性感染。多數(shù)有食用不潔食物史,同餐者往往集體發(fā)病,起病急驟,早期常有發(fā)熱和其他中毒癥狀。先有嘔吐而后腹瀉,排便前往往有腸鳴、陣發(fā)性腹部劇痛,大便不是米泔樣,常為水樣或類似痢疾樣膿血便,個別重型患者大便可有清水樣或洗肉水樣(特別是副溶血性弧菌所致者),很少發(fā)生肌肉痙攣、虛脫和高氮質血癥。
二、急性細菌性痢疾:痢疾桿菌侵襲腸黏膜,引起腸黏膜炎癥及潰瘍,并由此排出炎性滲出物,臨床上常見有發(fā)熱,大便為黏液、膿血便,量少,有腹痛及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大量的膿細胞。也有以水瀉為主、里急后重不明顯的不典型患者。大便培養(yǎng)痢疾桿菌陽性。
三、大腸桿菌性腸炎:
1.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ETEC)性腸炎,潛伏期4~24小時,有發(fā)熱、惡心嘔吐及腹部絞痛,腹瀉每日10次左右,黃水或清水樣便,無膿血便,嚴重腹瀉者亦可產生重度脫水,嬰幼患兒常因此而危及生命。
2.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性腸炎,大便為水樣或蛋花湯樣,重者也會有脫水及全身癥狀。
兩者糞便培養(yǎng)均可獲得相應的大腸桿菌。
四、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侵犯各年齡組,6個月以內嬰兒易罹患,新生兒發(fā)病尤為嚴重,多發(fā)生于5~8月份,可有發(fā)熱、腹瀉或敗血癥,腹瀉每日2~20次,大便為稀水便,亦可有膿血便,常引起不同程度脫水,大便培養(yǎng)可獲得鼠傷寒沙門氏菌。
五、空腸彎曲菌腸炎:本菌可侵襲空腸及結腸引起病變?,F(xiàn)已證實本菌亦可產生腸毒素而致病,潛伏期3~5日,起病初期有發(fā)熱或有乏力、頭痛及肌痛等癥狀,繼而腹痛腹瀉,大便為水樣、黏液狀、膽汁樣或呈血性。嚴重病例可有重度脫水及循環(huán)衰竭。個別患者還可表現(xiàn)為急腹癥。一般典型病例不難與霍亂鑒別,大便培養(yǎng)可有彎曲菌陽性。
六、耶爾森氏菌、氣單胞菌及其他寄生蟲性腸炎:有時也需與之進行鑒別。
七、病毒性腸炎:常見病原為人輪狀病毒,侵犯各年齡組,多見于嬰幼兒,好發(fā)于秋冬季,可呈流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