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12月11日,剛剛29歲的羅伯特•科赫(Heinrich Hermann Robert Koch)收到了他一生最好的生日禮物——一臺精美的顯微鏡。為了這件禮物,他的妻子艾米(Emmy)幾乎花掉了所有的積蓄。然而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筆花費完全物有所值:科赫憑借這臺顯微鏡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的發(fā)現和貢獻極大地改變了醫(yī)學,同時也改變了世界。
此時的科赫剛剛從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場歸來,經過考試在一個名叫Wollstein的小鎮(zhèn)謀取到一個醫(yī)官的職位。在診治患者的同時,科赫開始將他簡陋的辦公室改造為一個實驗室。這臺顯微鏡就是這個實驗室最昂貴的設備。當時,可怕的炭疽病已經為人們所初步認識:早在十年前就有學者提出炭疽可能是某種細菌造成的。年輕的科赫經過一絲不茍的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確認了炭疽病的病原:炭疽桿菌。然而科赫并沒有就此止步,他開始嘗試在牛血中培養(yǎng)這種細菌并最終獲得成功。這使他弄清了炭疽桿菌的生活史。1876年,科赫關于炭疽病的論文發(fā)表了。
次年,科赫發(fā)表了另一篇有關炭疽芽胞桿菌的論文。在這篇論文里,科赫首次介紹了由他首創(chuàng)的固體培養(yǎng)基。這種培養(yǎng)細菌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科赫同時發(fā)明了染色法,從此,細菌在顯微鏡下顯示得更加清晰。充滿干勁的科赫還改裝了他的顯微鏡,將顯微鏡與照相鏡頭結合起來,這樣他就可以輕松地保留鏡下所見。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細菌學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1881年,年輕有為的科赫已經成為德意志帝國的政府衛(wèi)生顧問。同年,科赫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則——這些影響深遠的規(guī)則至今仍可看作病原生物學領域的金科玉律。如果某種病原微生物是某種感染性疾病的病因,那么它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第一,這種微生物必須能夠在患病動物組織內找到,而未患病的動物體內則找不到;第二,從患病動物體內分離的這種微生物能夠在體外被純化和培養(yǎng);第三,經培養(yǎng)的微生物被轉移至健康動物后,動物將表現出感染的征象;第四,受感染的健康動物體內又能分離出這種微生物。科赫法則的提出體現了科赫嚴謹的治學思想,同時也是病原生物學誕生的標志。
1882年,依據自己提出的法則,科赫宣布發(fā)現了結核病的病原體:結核分枝桿菌。這一次,科赫引起了更大的轟動。十九世紀的結核病非常流行,在歐洲,每七個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結核。關于結核病病因的猜測從未間斷過,也從未有一種猜想受到公認?坪盏陌l(fā)現以其無可辯駁的嚴密邏輯征服了聽眾,征服了醫(yī)學界。不過,科赫關于結核的研究并未就此深入下去——受到邀請,科赫作為一個代表團的領袖赴埃及調查發(fā)生在那里的霍亂疫情。不久,科赫就發(fā)現了霍亂的病原霍亂弧菌。不過,由于注射霍亂弧菌未能在健康動物身上引發(fā)霍亂,不符合科赫法則,因此科赫并未立即確認自己的發(fā)現,直到他發(fā)現霍亂是通過飲用水傳播之后才公布?坪胀瑫r提出,改善公共衛(wèi)生狀況是遏制霍亂疫情的關鍵手段。
科赫的出色工作得到了極高的贊譽。不過很快他就遭受了人生的波折。由于自大地宣稱結核菌素能夠預防結核病,大批民眾奔向科赫尋求這種神藥。然而,盡管結核菌素在實驗室表現出不俗的效果,但應用于人體后發(fā)生了不少嚴重反應。迫于壓力,科赫不得不含糊其辭地公布了結核菌素的細節(jié),這使得他遭受了更多的批評。不過,德國政府并未放棄科赫,反而成立了一個以他為領導的研究所:普魯士皇家傳染病研究所。今天,這個研究所已經成為德國的CDC,擁有200多名科學家,擔負著德國公眾傳染病預防和監(jiān)控的重任。
擔任研究所領導者期間,科赫繼續(xù)在傳染病領域做出貢獻。他遠赴非洲,研究瘧疾以及多種發(fā)熱性疾病的病原體。終其一生,科赫為科學知識寶庫添加了近50種醫(yī)治人類或動物疾病的方法。他的學生在白喉、傷寒、鼠疫等烈性傳染病的研究領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905年,從非洲返回后,憑借他關于結核病的研究和發(fā)現,科赫當之無愧地收獲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yī)學獎。
晚年的科赫繼續(xù)致力于結核病的防治工作。1910年4月9日,在柏林科學院結束了一場關于結核病的講座之后,羅伯特•科赫心臟病突然發(fā)作。5月27日,這位德國科學巨匠溘然長逝,享年67歲?坪帐攀篮螅蒸斒炕始覀魅静⊙芯克麨榱_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RKI),并保留這個名稱至今。在他逝世時,身邊還擺放著他那臺心愛的顯微鏡。顯微鏡是科赫最好的生日禮物,而羅伯特•科赫本人的成就,則是全人類最好的禮物。
下一條·醫(yī)生失去權威是一場災難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