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傳說具有治療百病之功效,素有“藥王”美稱。數量十分稀少。臺灣醫(yī)學專家,將金線蓮用于治療乳癌{MCF-7}起到很好的效果.其性平,甘.具有清熱,涼血,怯風濕。 功效:治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風濕性關節(jié)炎,急慢性肝病,降血壓,小兒急驚風,排毒養(yǎng)顏抗衰老,消除青春豆等疑難雜癥. 長江以南的老百姓常堡湯給新生兒喂食,使新生兒不易患胃腸疾病,并能去除胎毒等。 金線蓮,它性喜陰涼、潮濕,尤其喜歡生長在有常綠闊葉樹木的溝邊、石壁、土質松散的潮濕地帶,要求溫度18~20℃,光照約為正常日照的1/3,最忌陽光直射。其株高8~20厘米,根莖細軟,莖圓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狀,莖節(jié)明顯;葉互生具柄,呈橢圓形,葉面有光澤、墨綠色中有金黃脈網,葉背淡紫紅色;花為完全花,總狀花序具有1~6朵松散的花,花序梗長8~13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狀披針形。
藥用記載
用生全草30克洗凈與250克豬排骨或瘦肉加水500克,加少量鹽、味精燉(蒸)熟。主治:咳血、支氣管炎、腎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乳糜尿、風濕性關節(jié)炎、小兒急驚風,結核性腦膜炎、重癥肌無力、泌尿道結石。(據尤溪民間藥膳集錦、毛祖銘提供)。
金線蓮雞:治療風氣膝痛:金線蓮6克,老母雞1只,黃酒半斤沖燉服。風濕性關節(jié)炎:金線蓮15-20克,雞1只,(或雞蛋2個),偏寒者加酒燉,偏熱者水燉加冰糖,飲湯食雞或蛋,渣外擦痛處。
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或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金線蘭(干品)一兩(量少療效差),同豬肉(切勿帶骨)四兩燉熟,沖入黃酒適量,分二天服完[1];或用福建蓮座蕨[4](山豬肝)根狀莖2兩、海風藤1兩、香花崖豆藤(豐城雞血藤)5錢煎湯,取汁,加入豬腳一只煨熟后,取出豬腳,再加入金線蘭1兩(不能同豬腳一起煨煮),約煎十多分鐘,沖入黃酒適量,服藥時再加入熟豬腳肉(去骨),稍加溫,分二天服完。風寒濕痹:(在浙江平陽一帶為著名草藥)服本品1-2劑,即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