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網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
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提問】外感風熱應選擇何種性味的藥物?
【回答】學員hyl897567886,您好!您的問題答復如下:
您好,苦、寒是可以治療內熱,但藥物很復雜,要具體分析,要掌握四氣五味具體的內容,以便于分析:
苦的作用:泄熱、燥濕、堅陰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1清泄火熱-----清熱瀉火;如梔子、黃芩清熱瀉火。
2泄降氣逆-----下氣平喘、降逆止嘔,杏仁降泄肺氣,枇杷葉降泄胃氣。
3通泄------通利大便;大黃瀉熱通便。
4燥濕------清熱燥濕、苦溫燥濕;龍膽草、黃連清熱燥濕,蒼術、厚樸苦溫燥濕。
5堅陰(瀉火存陰)------知母、黃柏瀉火存陰治陰虛火旺等證。
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古時也稱四氣。其中溫熱與寒涼屬于兩類不同的性質。而溫與熱,寒與涼則分別具有共同性;溫次于熱,涼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質中又有程度上的差異。對于有些藥物,通常還標以大熱、大寒、微溫、微寒等詞予以區(qū)別。
藥物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于發(fā)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對于腹中冷痛、脈沉無力等寒證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素間.至真要大論》云:“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guī)律。
祝您學習愉快!
祝您順利通過考試!
感謝您對網校的支持!
問題所屬科目: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藥學
網校老師 0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張鈺琪 02月21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