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體位引流,胸部叩擊、震顫及咳嗽訓練促進患者肺部痰液排出的方法。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內容如下:

1、適應證與禁忌證
(1)適應證:肺部痰液排出不暢者。
(2)禁忌證:臨床病情不穩(wěn)定,呼吸衰竭,訓練時可導致病情惡化的其它臨床情況,嚴重的認知缺陷等。
2、設備與用具
不需要設備。
3、操作方法與步驟
(1)體位引流;利用重力促進各個肺段內積聚的分泌物排出。根據(jù)病變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體位(病變部位盡量在高處),使病變部位痰液向主支氣管引流。引流頻率視分泌物多少而定,痰量少者,每天上、下午各引流一次;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3-4次,餐前進行為宜,每次引流一個部位,時間5-10分鐘,如有數(shù)個部位,則總時間不超過30-45分鐘,以免疲勞。
(2)胸部叩擊與震顫;有助于粘稠、濃痰脫離支氣管壁。其方法為治療者手指并攏,掌心成杯狀,運用腕關節(jié)擺動在引流部位胸壁上輪流輕叩30-45秒,患者可自由呼吸。叩擊拍打后治療者用手按在病變部位,囑患者做深呼吸,在深呼氣時作胸壁顫摩振動,連續(xù)3-5次,再作叩擊,如此重復2-3次,再囑患者咳嗽以排痰。
(3)咳嗽訓練;正確步驟為:深吸氣以達到必要的吸氣容量,短暫屏住呼吸以使氣體在肺內得到最大分布,關閉聲門以進一步增強氣道中的壓力,增加腹內壓來進一步增加胸內壓,聲門突然打開,形成由肺內沖出的高速氣流,促使分泌物移動,隨咳嗽排出體外。
4、注意事項
胸部扣擊和震顫治療前必須保證患者有良好的咳嗽能力,或者在叩擊后進行體位引流,以免痰液進入更深的部位而難以排出。
以上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排痰訓練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