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詳情11月10日 19:00-21:00
詳情適應癥
1.面部瘢痕 天花、水痘、痤瘡、播散性粟粒性狼瘡及膿皮病等后遺瘢痕。
3.面部良性腫瘤 汗腺瘤、皮脂腺瘤、毛發(fā)上皮瘤等。
4.其他皮膚病 酒渣鼻、面部毛細血管擴張、口角放射紋、神經性皮炎、鼻紅粒病、皮膚淀粉樣變性病、汗管角化癥等。
用品及準備
[用品]
磨皮機或臺式牙鉆。砂齒輪:特制的圓輪狀、乳頭狀粗粒砂輪,大小不等多種規(guī)格表面粗糙,周圍有排列整齊的溝紋,中心固定一鋼軸柄,以連接牙鉆接頭,帶動旋轉,磨削皮膚。刺皮布:系軟鋼片,表面有密集小孔、刺狀突起,用以磨擦皮膚。砂石:特制的粗粒砂石,有馬蹄狀、彎弓狀、菱形等多種不同規(guī)格,用以磨擦皮膚。挑刀:有斜刃、平刃及挑針等,以備挑撥皮膚異物。眼瞼保護勺:為金屬制長柄勺,用于施術時保護眼瞼。
以上器械除砂石用高壓蒸氣消毒外,其余器械用器械消毒液浸泡消毒。
[術前準備]
1.準備皮膚 理發(fā)、刮臉、剃胡須、剃眉毛、剪鼻毛。
2.消毒 以新潔爾滅溶液、乙醇消毒,鋪手術巾,暴露手術野。
方法及內容
[麻醉]
采用面部神經阻滯結合局部浸潤麻醉。
1.眶上神經阻滯 眶上神經出自眶上孔。注射標志:眶上孔位于眶上緣中點,與眶下孔及頦下孔上下相對。注射方法:以拇指捫住眶上孔下緣眼瞼,在眶上緣進針直接刺到眶上孔骨膜處,注入1%普魯卡因溶液2ml.麻醉區(qū)域:同側額部及鼻部皮膚。
2.眶下神經阻滯 眶下神經出自眶下孔。注射標志:眶下孔位于眶下緣中點下方5-7mm處。注射方法:用手指捫住眶下緣,拇指固定頰部軟組織,在鼻翼外側約1cm處作為刺入點,使針頭與皮膚成45°角向上、直接刺入眶下孔,如無阻力提示已進入眶下孔,即可注入1%普魯卡因溶液2-4ml.麻醉區(qū)域:同側下眼瞼、鼻、眶下頰部及上唇。
3.頦神經阻滯 頦神經出自頦孔。注射標志:在口角內側1.5cm處,局部壓迫時有疼痛感。注射方法:在口角邊緣進針向前向內直接刺入頦孔,注入1%普魯卡因溶液2ml.麻醉區(qū)域:同側下唇及頦部。
其余部位如頰部外側頰神經分布區(qū)及眼外眥顴面神經及顴顳神經部位,可采用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
[磨削方法]
面部磨削部位的順序是鼻部、頦部、頰部、眼部而后額部。以臺式牙鉆帶動砂輪旋轉,10000r/min,施術者左手撐緊術野,右手持臺鉆接頭,使砂輪接觸皮膚,砂輪與皮膚成直角,輕輕加壓,以均勻速度前進,磨削皮膚,磨平瘢痕。磨削方法有平磨、斜磨、點磨和圈磨。如坑狀或盤狀瘢痕,邊緣明顯隆起,可采用圈磨,先將瘢痕邊緣磨平,然后平推,將整個術野磨平;如條狀瘢痕可先采用斜磨,自瘢痕邊緣0.5cm處向中心斜磨,使瘢痕邊緣與中心平坦,然后再用平磨。如瘢痕為點狀突起,可采用點磨,將瘢痕磨平。鼻根部、眼、口周圍易結疤,磨削要淺,且上下眼瞼、上唇、下頜部應使用乳頭狀砂輪,砂輪長軸與眼和口裂垂直,否則易損傷眼瞼,甚至眼球,或損傷口唇和牙齒。待面部瘢痕磨平后,再用刺皮布或砂石將創(chuàng)面磨平滑,壓迫止血,敷以浸濕氯霉素液的紗布,最后再以紗布包扎。
操作后管理
1.術后當日由于創(chuàng)面血清滲出,紗布被浸濕,次日可更換外層紗布,但內層氯霉素紗布不宜移動,以免創(chuàng)面出血。
2.為預防創(chuàng)面感染,術后可注射抗生素、3-5d,術后10-14d敷料紗布可自行脫落,若強行揭掉紗布,則易留疤。
3.若敷料紗布表面潮濕或有膿液,即表示創(chuàng)面感染,可用雙氧水反復清洗,待無泡沫后再用優(yōu)蘇溶液清洗,用干紗布擦干表面,并敷以氯霉素液浸濕的紗布,其上蓋以凡士林紗布,最后用紗布包扎,如此連續(xù)換藥3d即可抑制感染。
4.若不慎面部留有瘢痕,可在瘢痕內注射1%氟羥氫化潑尼松(去炎松),或用放射性32P敷貼。
5.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皮面光滑、潮紅,兩周后逐漸出現(xiàn)色素沉著,淡褐色。一般經2-6個月甚至一年,色素沉著將自行消失。為預防面部出現(xiàn)色素沉著,術后可靜注維生素C500mg,1/d,連用30d,同時還可外用3%氫醌霜。
6.術后若面部原瘢痕損害未能平復,可于3個月后行第二次手術。
7.術后1個月左右,皮膚表面可出現(xiàn)粟丘疹,以后可自行消失,否則可用刮匙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