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臨終關懷對惡性腫瘤患者的臨終護理措施。方法:對42例臨終患者進行的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生活護理、家庭護理。結果:讓臨終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安祥、滿意地到達生命的終點。 結論:做好臨終關懷能減少臨終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適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維護患者的尊嚴,同時對患者家屬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坳P鍵詞] 臨終關懷;臨終患者;護理
臨終關懷組織是由桑得斯博士所推動,以1967年“圣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機構”在倫敦的創(chuàng)立而開其先河。它的宗旨是減少臨終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適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維護臨終患者的尊嚴,同時希望給予患者家屬精神上的支持,給予他們承受所有事實的力量,進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將面對的問題[1]。惡性腫瘤患者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承受了正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作為護士,該期的重點是想方設法為患者減輕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讓患者舒適,安靜有尊嚴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因此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對42例惡性腫瘤患者實施了臨終關懷,現(xiàn)做回顧性探討。
1.臨床資料
本組42例惡性腫瘤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35歲~81歲,平均年齡58歲,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的《現(xiàn)代腫瘤學》診斷標準,屬晚期腫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5例,胃癌10例,肝癌8例,肺癌9例,全部病例均根據(jù)病情采用免疫、中西醫(yī)對癥支持等綜合療法。
2.臨終護理
2.1 心理護理
2.1.1 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 了解臨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是做好心理護理的基礎,通過與臨終患者的交流了解到臨終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不堪,精神上悲觀焦慮,希望知道病情,但并不想知道全部,患者有回避、抵觸的心理。我們護士要及時掌握這種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相應的心理援助和疏導。另外,與患者討論共感興趣的問題,肯定患者的生平成績,及自我實現(xiàn)的程度,以興趣刺激興奮,實現(xiàn)自尊的需要,提高對生理痛苦的應激性和耐受力,予以生存有力的支持。
2.1.2 注意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心理護理不僅是語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語言的交流。因此,一個護士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語言交流的技術,與患者說話時措辭要恰當,態(tài)度要誠懇,甚至說話的語氣、語調、速度也應注意。另一方面,嫻熟的操作技術,輕柔的動作,淵博的知識,這些非語言的交流都有助于護患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有時關注的眼神,輕輕的撫摸勝過于千言萬語。
2.1.3 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生死觀 對死亡的恐懼源于對死亡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們思想上的禁區(qū),這就使它變得神秘,使人們不能辯證地認識生與死這一自然現(xiàn)象?;颊咭宰约旱母惺苤锌赡芤呀?jīng)意識到病情的嚴重,但并不是從醫(yī)生那里知道病情,而是相伴一生的愛人或守護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訴的,也是恐懼、悲傷中的一種溫暖,因為他知道親人為他盡力了[2]。有的患者病情惡化時,自己又不知道真實病情,就怨醫(yī)生技術不高超,怨家屬治療不積極,自己煩躁、憤怒、抑郁?;颊呷绻勒鎸嵅∏?,有可能開始承受不了,不能以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去面對,但是,通過護士及家屬的精心護理和鼓勵,患者會慢慢接受正確的死亡觀念,就會面對現(xiàn)實,并考慮與自己病情相適應的方法活下去。護士應采取謹慎態(tài)度,根據(jù)患者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對病情的了解等因素,選擇談話的時機與內(nèi)容,并取得家屬的配合,告訴患者病情,使患者以充分的心理準備配合治療,這樣,他的煩躁、憤怒、抑郁都會隨之消失。
2.1.4 消除患者的孤獨感 可允許家屬陪伴,護士勤巡視病房,讓患者感覺有人關心他,有親人始終陪伴他,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1.5 尊重臨終患者的權利和人格 在臨終護理過程中,護士要重視患者的權利,尊重患者的人格,無論患者是清醒還是昏迷,護理工作都要一絲不茍。
2.2 疼痛護理
2.2.1 疼痛的心理護理 告訴患者疼痛是一種常見的病理狀態(tài),臨終患者往往對疼痛的恐懼超過對死亡的抑郁,而由于患者的這種恐懼以及隨之而來的抑郁,會使痛閾下降,患者會對輕微的疼痛都難以忍受,所以恐懼和抑郁只會加重疼痛,這就需要我們護士指導患者使用放松技術,如疼痛加劇時做緩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聽音樂,與患者共同討論感興趣的問題,回憶值得留念或愉快的事情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去除患者的煩躁和憂慮。設置優(yōu)美舒適環(huán)境,可使癌痛患者獲得安全感、舒適感。癌痛患者一般應安置在比較安靜的病房,對劇烈疼痛者可安排單人房間,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特別是經(jīng)過長時間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去驚擾他。
2.2.2 按階梯給藥 止痛藥物的選擇應根據(jù)疼痛程度由弱到強按順序逐漸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選非阿片類藥物(以阿司匹林為代表)屬于三級階梯的第一級,用于輕度、中度疼痛。如果達不到止痛,繼續(xù)加劇,則升高到二級,在非阿片類藥物基礎上加用弱阿片類藥物(以可待因為代表)。若疼痛仍未能控制或繼續(xù)加劇,則應進入第三級,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強阿片類藥物(以嗎啡為代表)替換之,也可同時加用非阿片類藥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類藥物的止痛效果,又可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用量[3]。
2.2.3 按時給藥 強調“按時”給藥而非“按需”給藥,從而保證疼痛持續(xù)緩解,晚期癌癥的疼痛有些是持續(xù)的,但也有強弱交替的規(guī)律,應該認真聽取患者主訴,了解疼痛的規(guī)律性,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按藥物的起效時間、持續(xù)時間及藥峰時間給藥,科學指導患者在疼痛發(fā)作前用藥,用量足以完全解除疼痛,保證患者無痛生存,提高生活質量。[醫(yī) 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2.3 生活護理
2.3.1 注重舒適 護士應協(xié)助臨終患者料理生活,及時更換衣服、床單,把皮膚上的血跡、膠布痕跡擦凈,把床頭桌上的物品擺放整齊,護士應千方百計為患者著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適降到最低限度。
2.3.2 補充營養(yǎng) 臨終患者一般都體質消瘦,營養(yǎng)不良,應給患者提供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口腔潰瘍的患者進食前進行口腔護理,并應用局麻藥,以免因疼痛影響進食。惡心、嘔吐的患者飯前可給予止吐劑,嚴重者及時補液,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不能進食的患者可行靜脈高營養(yǎng)。
2.3.3 預防褥瘡 護士應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床單干燥、平整,交接班時注意查看患者的皮膚情況。
2.4 家庭護理 臨終患者的家屬處于即將失去親人的悲哀中,他們同樣需要關懷和安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死觀,主動說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有關知識,可以避免因家屬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緒反應,并鼓勵家屬配合護理工作。有時讓家屬做一些簡單的護理工作,患者的感覺比護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覺自己沒有被親人拋棄,家屬仍疼愛我、關心我,有一種親切感、安全感,但不可過分依賴家屬,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yè)人員。
3.護理體會
臨終關懷是一項高尚而艱巨的工作,它體現(xiàn)了人道主義精神,需要護士具有崇高的職業(yè)道德、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養(yǎng)和素質,熟練的技術。臨終關懷對我們是一個新課題,我們應該接受有關專業(yè)性教育,從生理學角度,使患者處于舒適的狀態(tài);從心理學角度,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從社會學角度,指導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從倫理學角度,使患者認識到生命價值和質量,保持人的尊嚴。
參考文獻:
?。?] 韓修英,李玉萍。臨床關懷之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1999,15(3):50.
?。?] 王金風,王淑紅。臨終期患者的心理護理[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6):286.
?。?] 孫燕,李同度,于世英。內(nèi)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