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和蠟類(fattvoils、fatsandwaxes)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總稱,植物油脂在種子內含量最多,動物油脂多存在于脂肪組織中,一般在室溫呈液態(tài)的稱為脂肪油,呈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的稱為脂肪。油脂可供食用與藥用。其通性如下:
1.油脂與蠟的比重均在0.91~0.94之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等有機溶劑。在乙醇中冷時難溶,熱時可溶。
2.油脂不具揮發(fā)性,無一定的熔點或沸點,大多數(shù)具明顯而確定的折光率,可用于鑒定。
3.油脂與堿作用能形成肥皂,叫做“皂化”。在空氣中久放易發(fā)生氧化。油脂氧化后可產生過氧化物、酮酸、醛等,使油脂具特殊的臭氣和苦味,這種現(xiàn)象稱為"氧化酸敗".酸敗后的油脂不能再供藥用。
4.油脂的化學組成為長鏈脂肪酸與甘油結合而成的酯類,水解后產生甘油與脂肪酸。其通式如下:
有一些油脂是由長鏈脂肪酸與多元醇類組成的酯,如薏苡仁酯,理化性質與油脂相似。
蠟性質穩(wěn)定,不溶于水,其化學組成為分子量較大的一元醇的長鏈脂肪酸酯。如蜂蠟的主成分為軟脂酸蜂酯(myricin, C15H31COOC30H61)。有些蠟為脂肪酸的甾醇酯或大分子的脂肪烴。具藥理作用的油脂或含油脂的中草藥如蓖麻油作為瀉下劑,郁李仁、火麻仁具潤腸作用,大鳳子油抑菌,薏苡仁油脂中的薏苡仁酯據報告有驅蛔蟲與抗癌等作用。大多數(shù)的油脂與蠟在醫(yī)藥上作為制造油注射劑、軟膏、硬膏的賦形劑。如麻油、花生油、棉子油、蜂蠟等,但制作油注射劑的脂肪油必須經過精制。[醫(yī)學 教育網 搜集整理]
中草藥的油脂含量可利用油脂在乙醚等有機溶劑中易溶的性質將其用連續(xù)抽提法提取出來,除去溶劑后以油脂重量來計算中草藥中油脂的百分含量(g/g)。用此法提取的油脂因尚有其他脂溶性雜質(如色素)共存,故測定結果為粗油脂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