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腦脊液置換法;蛛網膜下腔出血;護理
2004-2005年,我科收治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采用腦脊液(CSF)置換法治療,并精心護理,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臨床資料
SAH患者18例,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齡32~65歲。16例患者神志清醒,頭痛劇烈,惡心、嘔吐明顯,血壓較高;2例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對病人采用CSF置換療法,同時采用脫水、控制血壓、止血及預防腦血管痙攣(CVS)等治療后,16例患者頭痛、惡心、嘔吐癥狀明顯好轉,1例昏迷患者1周后意識轉清,均痊愈出院;1例昏迷患者3周后再次出血,病情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在施行常規(guī)腰椎穿刺術成功后可見血性腦脊液流出,先測腦壓,再放腦脊液,留取腦脊液標本,待術后送檢。緩慢放出腦脊液10~15mL,然后注入等量無菌的溫熱生理鹽水,如此反復2~3次,每日或隔日1次,直至腦脊液轉清[1].對于SAH形成腦疝或有腦疝趨向時禁忌該術。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對神志清楚的患者要穩(wěn)定其情緒,根據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作知識宣教,介紹此手術方法的優(yōu)點、操作過程、術中配合要領,介紹治愈病例,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保持安靜狀態(tài),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叮囑病人排空膀胱,尿潴留者要行留置導尿術。對病室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減少陪探,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盡可能減少感染機會。
2.2術中配合熟練配合醫(yī)生進行腰穿術及CSF置換,床旁守護,安慰和鼓勵病人,認真傾聽病人主訴,密切觀察患者面色、瞳孔、意識及生命體征等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停止操作,并協(xié)助醫(yī)生作相應處理。注意觀察腦脊液的顏色、置換的次數等。
2.3術后護理
2.3.1術后囑患者去枕平臥6h,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及腦脊液外滲。密切觀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識、瞳孔、血壓及顱內壓的變化。根據病情按時測量血壓,保持血壓穩(wěn)定。顱內壓升高時需及時快速滴注脫水劑。
2.3.2多次反復同一間隙穿刺,易并發(fā)腦脊液漏[2].故應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xiàn)低顱壓性頭痛應及時給予平臥頭低位、補液、止痛等對癥處理。
2.3.3注意觀察蛛網膜下腔再出血的發(fā)生。如患者在發(fā)病4周內,病情好轉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意識障礙加重,復查腦脊液有新鮮出血,CT發(fā)現(xiàn)新的高密度影像,可確診為再出血[3].應按SAH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
2.3.4注意觀察腦血管痙攣的出現(xiàn)。如患者出現(xiàn)局限性定位特征,進行性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明顯,腰穿無新鮮出血,腦血管造影示腦血管痙攣變細,可確診。護理人員應根據醫(yī)囑,及時給予解除腦血管痙攣的藥物,并注意觀察藥物療效。本組6例病人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腦血管痙攣,由于觀察治療及時平穩(wěn)度過此期。
2.3.5加強基礎護理。囑患者絕對臥床4~6周,護士應協(xié)助完成一切生活護理,同時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及通便藥,預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進食水嗆咳,以防因劇烈咳嗽、用力排便而引起不良后果。并應加強皮膚護理及口腔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1]王慶斌,劉立清,高芳,等。腦脊液置換療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60例[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00,23(3):277-278.
[2]劉興麗,張國新。腦脊液置換法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J].黑龍江醫(yī)藥,2003,26(1):91.
[3]王新德。神經系統(tǒng)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