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正保婦幼課堂 > 嬰幼兒疾病診治和保健系列課程 > 正文

3歲孩子被“逼”出糖尿病,這些錯誤你犯過嗎?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最近一歲多的小姑娘小蠻在網上直播吃飯的視頻火爆網絡,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這孩子胃口真好,要是我家孩子能跟小蠻一樣會吃飯、愛吃飯就好了。去年,鄧超在微博曬出一張小花妹妹“瘋狂進食”的照片,并給出了小花妹妹吃完后干凈的不剩一粒米的空碗。鄧超表示:“小花妹妹每天每頓吃完的碗都是這樣的,我很焦灼。”并配了無數(shù)個抓狂的表情。然而網友們卻紛紛表示:“孩子能吃是好事,小孩子胖胖的才可愛!”但是,小孩子吃得胖胖的真的好么?下面就隨醫(yī)學教育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表明,中國有12%的兒童超重,在不滿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現(xiàn)了一種心血管危險因素。在中國12~18歲的孩子中,有1.9%患有糖尿病,相當于美國同齡人(0.5%)的四倍。研究還發(fā)現(xiàn),12.1%的中國青少年炎癥發(fā)病率高,這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在美國,只有8.5%的青少年存在這種情況。可見,超重、肥胖對于中國青少年影響之惡劣。

長太胖有哪些危害?

1、呼吸道疾病

肥胖的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重度肥胖的孩子,由于胸腹部、咽部脂肪增多,妨礙正常的呼吸,容易造成缺氧,一旦患呼吸道疾病,往往不容易治愈,甚至會發(fā)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2、心肺功能降低

胖孩子的運動能力一般比較差,有時被家長、老師看作是“懶”,其實這已是心肺功能降低的表現(xiàn)。在年齡、身高相同的情況下,胖孩子的體重比瘦孩子重,那么心肺就要增加循環(huán)和呼吸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這相當于心肺增加了負擔。肥胖程度越重,心肺的負擔越重,心肺長期超負荷工作必然會導致功能的下降。肥胖導致的心肺功能降低在開始是可逆的。如果肥胖被控制,心肺功能會恢復正常。如果肥胖狀況持續(xù)下去,將會出現(xiàn)心室肥大等器官突發(fā)性質病變,就無法恢復正常了。

3、高血壓、高血脂

肥胖兒童大多數(shù)血壓偏高,而且越胖血壓越高。此外肥胖兒童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的濃度比較高。這種狀況長期下去,很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

4、血糖升高

肥胖的孩子血糖比正常高,糖耐量試驗也出現(xiàn)異常改變,這些都為將來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5、肥胖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肥胖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比身體上的傷害打擊更大、更持久,將影響肥胖兒童個性、氣質和性格的形成,甚至影響將來的升學、就業(yè)和生活。

6、其它

肥胖兒童如果肥胖的狀況持續(xù)到成年,容易患膽結石、骨關節(jié)病、皮膚病、靜脈曲張、痛風、等疾病。

患慢性病風險增加

有部分肥胖的兒童血糖比正常兒童高,糖耐量試驗也出現(xiàn)異常改變,這些都為將來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險的種子。還有的肥胖兒童血壓、血脂偏高,這說明肥胖兒童中部分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這些肥胖的兒童將來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將明顯增加。

心理-行為問題

對學習能力的影響:肥胖兒童由于體胖而活動受限,對外界的感知、注意和觀察能力下降,影響學習效率。

對個性特征的影響:肥胖兒童中經常出現(xiàn)自卑、自信不足、有的會出現(xiàn)抑郁和較低的自我評價。

行為改變: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兒童各種行為問題增多,適應能力、交往能力下降。多動、攻擊性行為、強迫、敵意等行為表現(xiàn)突出。部分還表現(xiàn)為幼稚傾向,情緒穩(wěn)定性差、易激惹。

導致孩子體重超標的這些錯 1、逼孩子吃飯,吃零食

除了家長總是硬催著寶寶吃飯外,更容易引起寶寶肥胖的原因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許多偏胖的寶寶都喜歡吃高熱量、油炸、高糖分的食物,家長溺愛孩子,也總會給他們買各種零食,很多零食都是屬于高熱量的垃圾食品。

2、給孩子胡亂進補

除正常的飲食外,家長總覺得孩子營養(yǎng)不足,相信各種對孩子有益的保健品能把孩子缺失的營養(yǎng)補回來,于是,補血的、補腦的、補鈣的什么都買給孩子吃,有些大人進補的燕窩、海參、魚膠、魚翅等營養(yǎng)品也一點也不對孩子吝嗇,大碗大碗地給孩子吃,孩子不胖才怪!

3、限制孩子玩耍,沒有足夠的運動量

家長總希望孩子待在眼皮子底下,限制孩子玩耍,導致很多孩子沒有運動的習慣,吃完飯就躺在沙發(fā)上看電視,或者玩電腦、抱著手機玩游戲。這些壞習慣除了傷眼睛外,長時間靜臥不動最容易導致肥胖。

4、孩子異常肥胖沒有得到重視

有些疾病也會造成孩子肥胖,例如“威利綜合征”,這類疾病患者大多數(shù)在兒童時期就表現(xiàn)出食欲大增而無法控制,導致體重急劇增加,過度肥胖。如發(fā)現(xiàn)孩子特別能吃,應該盡快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不要拖拖拉拉,不重視。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3歲孩子被“逼”出糖尿病,這些錯誤你犯過嗎,還請大家多多關注醫(yī)學教育網,我們會隨時更新更多更好的有關醫(yī)學知識、醫(yī)療招聘及考試輔導等相關信息。敬請期待!

退出
特別推薦
官方微信公眾號
正保醫(yī)學教育網官方微信
  • 第一步:微信掃二維碼關注“正保醫(yī)學教育網”;
  •  
  • 第二步:點擊公眾號推送的圖片,并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歡迎合作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