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和臨床表現是什么,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為您搜集整理了廖秦平醫(yī)生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和臨床表現信息,供您參考。
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是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任何部位所引起的婦科疾病。如在卵巢、子宮骶骨韌帶、子宮下段后壁漿膜層、子宮直腸陷窩以及乙狀結腸的盆腔腹膜等處,也可在子宮肌層發(fā)生,故臨床上將子宮內膜異位癥分為外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內在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有相關報道指出,子宮內膜異位患者的不孕率達40%左右。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1.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
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不孕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幾種:
(1)機械性因素
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展過程中,輸卵管大多保持通暢,卵巢或輸卵管周圍黏連,這是不孕的重要原因。
(2)腹水異常
腹水屬血漿濾液,正常盆腔內存量少于5毫升,排卵后腹水瞬間增至20毫升。腹水體積(10~20毫升)及腹水中各種激素和其他物質的濃度影響排卵、拾卵、輸送受精卵等過程。
(3)卵巢功能異常
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伴有多種卵巢功能異常,如促黃體生成素峰值異常、卵泡發(fā)育異常、無排卵、高泌乳素血癥、黃體功能不全、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其發(fā)生率均高于非子宮內膜異位癥人群。
(4)免疫功能異常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可有細胞免疫異常,以異位增生的子宮內膜細胞作為抗原,對正常子宮內膜產生自身抗體。這種局部反應激活巨噬細胞,產生各種細胞因子而導致不孕。
(5)著床障礙與流產
子宮內膜異位癥可影響胚胎早期發(fā)育,有黃體功能異常及宮腔內環(huán)境異常,干擾早期胚胎的發(fā)育及植入,導致著床障礙及流產。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流產率高于一般人群。
2.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
(1)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癥常因病變造成盆腔腫塊、黏連,輸卵管堵塞,卵泡發(fā)育不好或排卵障礙等因素引起。另外,習慣性流產病例中有部分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所致。
(2)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特征為漸進性痛經,是比較常見而突出的特征,多位繼發(fā)性,即以往月經來潮時并無疼痛,自發(fā)生內膜異位開始出現痛經,可發(fā)生在月經來潮前、月經來臨時及月經結束后。有的痛經較難忍耐,需要臥床休息或用止痛藥,疼痛常隨著月經周期而加重,月經結束而消失。
(3)周期性直腸刺激癥狀
進行性加劇的周期性直腸刺激癥狀罕見于其他婦科疾病,是診斷本癥最有價值的癥狀。直腸、肛門、外陰部墜脹、墜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數增多。當病變逐漸加重時,癥狀日趨明顯,而經后癥狀逐漸消失。
(4)月經不調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常有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或經期延長等現象,說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礙表現。月經不調可作為診斷參考,但在鑒別診斷中并無實用價值。
(5)性交痛
當存在于陰道穹隆部異位子宮內膜結節(jié)、直腸陷凹結節(jié)或黏連,或卵巢黏連在盆底時,均可產生性交痛。闊韌帶后葉病灶纖維化增生及收縮明顯時,可以壓迫輸尿管,使其狹窄阻塞,亦可能出現泌尿系統癥狀,嚴重的可發(fā)生輸尿管積水或腎盂積水。
(6)周期性膀胱刺激癥狀
當子宮內膜異位癥病變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層時,會同時出現經期尿急、尿頻等癥狀。若病變侵犯膀胱黏膜(膀胱子宮內膜異位癥)則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7)周期性下腹不適
此癥狀的出現率高于痛經,無痛經的內異癥患者常存在該癥狀。出現于輕癥患者,或某些病變雖較重,但由于痛閾的個性差異或其他原因,不產生痛經癥狀而僅有經期腰酸、下腹墜脹不適感。
以上是廖秦平醫(yī)生談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和臨床表現的具體內容,閱讀完這篇文章大家對于這個疾病應該有了一定的認識,友情提示大家:如果您對廖秦平大夫的婦幼講座感興趣,您可以訪問“正保婦幼課堂”//bhshhw.cn/fuyouketang/欄目,欄目里有廖秦平醫(yī)生的婦幼講座,更全面系統的為您講解婦幼方面的知識。
實用技術火爆熱銷中!如有合作需求,可與我們聯系。
聯系電話:(010)82319999-1022
聯系信箱:zhangyilin@cdel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