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膽脹是指膽腑氣郁,膽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脅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膽脹的中醫(yī)病因病機與您分享:
膽腑內(nèi)藏精汁。若膽道通降功能正常,在肝膽疏泄作用下,膽液經(jīng)膽道排人腸中,助脾胃腐熟消化水谷。若因飲食偏嗜,憂思暴怒,外感濕熱,虛損勞倦,膽石等原因導致膽腑氣機郁滯,或郁而化火,膽液失于通降即可發(fā)生膽脹。
1.膽腑氣郁憂思暴怒,情志不遂,肝臟疏泄失常,累及膽腑醫(yī)學|教育網(wǎng),氣機郁滯,或郁而化火,膽液通達降泄失常,郁滯于膽,則發(fā)為膽脹。
2.濕熱蘊結飲食偏嗜,過食肥甘厚膩,久則生濕蘊熱,或邪熱外襲,或感受濕邪化熱,或濕熱內(nèi)侵,蘊結膽腑,氣機郁滯,膽液通降失常而為之郁滯,氣郁膽郁則引起脹痛,痛脹發(fā)于右脅,而為膽脹。
3.膽石阻滯濕熱久蘊,煎熬膽液,聚而為石,阻滯膽道,膽腑氣郁,膽液通降失常,郁滯則脹,不通則痛,形成膽脹。
此外,也有由瘀血積塊阻滯膽道而致者,其機理同膽石阻滯。
膽脹病病機主要是氣滯、濕熱、膽石、瘀血等導致膽腑氣郁,膽液失于通降。病位在膽腑,與肝胃關系最為密切。日久不愈,反復發(fā)作,邪傷正氣,正氣日虛,加之邪戀不去,痰濁濕熱,損傷脾胃,脾胃生化不足,正氣愈虛,最后可致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的正虛邪實之候。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