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 輔導精華

風痧-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輔導資料

2015-06-15 10:54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風痧是感受風熱時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以輕度發(fā)熱,咳嗽,皮膚出現(xiàn)淡紅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本病西醫(yī)學稱風疹。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多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可造成流行。好發(fā)于1-5歲小兒,病后可獲持久性免疫。本病一般證情較輕,多見邪犯肺衛(wèi)證,恢復較快,少見并發(fā)癥,故有稱之為“皮膚小疾”。但孕婦妊娠早期患本病,可損害胚胎,影響胎兒正常發(fā)育,導致流產、死胎,或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腦發(fā)育障礙等,值得重視。

[病因病理]

風痧病因為感受風熱時邪,主要病機為邪毒與氣血相搏,外泄肌膚所致。風熱時邪從口鼻而入,郁于肺衛(wèi),蘊于肌腠,與氣血相搏,邪毒外泄,發(fā)于肌膚。邪輕病淺,一般只傷及肺衛(wèi),故見惡風,發(fā)熱,咳嗽等癥,皮膚發(fā)出皮疹色澤淺紅,分布均勻,邪泄之后迅速康復。若邪毒重者則可見高熱煩渴,疹點紅艷紫赤、密集等熱毒內傳營血、氣營兩燔證候。邪毒與氣血相搏,阻滯于少陽經(jīng)絡則發(fā)為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本病多數(shù)邪毒外泄,疹點透發(fā)之后,隨之熱退病解。發(fā)病重者,其病機重點在肺胃氣分,涉及營血。一般不會出現(xiàn)麻疹、丹痧等其他出疹性疾病可見的邪陷心肝、內閉外脫等嚴重變證。

[臨床診斷]

1.患兒有風疹接觸史。

2.病初類似感冒,發(fā)熱1—2天后,皮膚出現(xiàn)淡紅色斑丘疹,1天后布滿全身,出疹l—2天后,發(fā)熱漸退,疹點逐漸隱退。疹退后可有皮屑,無色素沉著。

3.耳后、枕部及頸后淋巴結腫大。

4.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減少,分類以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血清學檢測風疹病毒抗體,患兒恢復期較病初期血清抗體增加4倍以上可確診。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風痧辨證要點主要是分別證候輕重。輕微發(fā)熱,精神安寧,疹色淡紅,分布均勻,病程在3—4天之內者為輕證,病在肺衛(wèi)。壯熱煩渴,疹色鮮紅或紫暗,分布密集,出疹持續(xù)5-7天才見消退,病程較長者為重證,病在氣營。

二、治療原則

風痧的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為原則。邪在肺衛(wèi)者,治以疏風清熱透疹;邪在氣營者,治以清熱涼營解毒。

三、分證論治

1.邪犯肺衛(wèi)

證候:發(fā)熱惡風,噴嚏流涕,伴有輕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納欠佳,疹色淺紅,先起于頭面、軀干,隨即遍及四肢,分布均勻,稀疏細小,2—3日消退,有瘙癢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舌質偏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

分析:風熱時邪,郁于肺衛(wèi)。疾病初起,外感風熱時邪,犯于肺衛(wèi),宣發(fā)失職,則見肺衛(wèi)表證,而見發(fā)熱惡風,噴嚏流涕,咳嗽;衛(wèi)氣失和,氣機不舒,脾失健運,胃失受納,故精神倦怠,胃納不佳;邪熱與氣血相搏,外泄肌膚,故皮膚紅疹;邪隨疹透,病情較輕,則見疹點稀疏細小,分布均勻,2-3口消退;風犯肌腠,故皮疹瘙癢;邪熱與氣血搏結,郁于足少陽膽經(jīng),故耳后、枕部等處淋巴結腫大;舌質偏紅、苔薄白,為風熱之證。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透疹。

方藥:銀翹散加減。常用藥:金銀花、連翹、竹葉清熱解表。牛蒡子疏風清熱,與桔梗、甘草配伍清利咽喉,宣肺止咳。荊芥、薄荷;豆豉發(fā)汗解表,透疹祛邪,使邪熱由肌表透泄。

耳后與枕部淋巴結腫大疼痛者,加蒲公英、夏枯草、玄參以清熱解毒散結;咽喉腫痛者,加僵蠶、木蝴蝶、板藍根清熱解毒利咽;皮膚瘙癢者,加蟬蛻、僵蠶祛風止癢。

2.氣營兩燔

證候:壯熱口渴,煩躁哭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較密,甚則融合成片,小便黃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糙,脈洪數(shù)。

分析:邪熱熾盛,氣營兩燔。感受邪熱之毒較重,邪熱人里,燔灼肺胃,擾及營血,透于肌膚,發(fā)為重癥風痧。邪熱內傳,氣分熱盛,故壯熱、口渴;氣分燔灼,內擾營血,心神不寧,故煩躁哭鬧;氣營兩燔,血熱較盛,透發(fā)肌膚,故疹色鮮紅或紫暗,疹色紫暗分布密集者為熱傷營血,陰血虧虛,病情較重者;邪熱內盛,耗傷津液,故小便黃少,大便秘結;舌紅苔黃糙,脈洪數(shù),為氣分熱盛之征。

治法:清熱解毒,涼營透疹。

方藥:透疹涼解湯加減。常用藥:桑葉、薄荷、牛蒡子、蟬蛻疏風清熱、透疹達邪,連翹、黃芩、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清氣泄熱,赤芍、紅花涼營活血透熱轉氣,祛邪外出。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鮮蘆根以清熱生津;大便于結,加大黃、芒硝以瀉火通腑;疹色紫暗而密者加生地、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養(yǎng)陰止血。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1.板藍根沖劑每服1包,1日2-3次。用于邪犯肺衛(wèi)證。

2.清開靈沖劑每服1包,1日2-3次。用于氣營兩燔證。:

二、外治療法

花生油50ml,煮沸后稍冷加入薄荷葉30g,完全冷卻后過濾去渣。外涂皮膚癢處,有止癢作用。

[預防保健]

一、預防

風痧流行期間,避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與風痧病人有密切接觸史的兒童,可予口服板藍根沖劑。保護孕婦,尤其妊娠早期3個月內,避免與風痧病人接觸。有條件者對兒童、婚前女子接種風疹疫苗,可預防本病。

二、護理

對于風痧患兒一般不必采取隔離措施,但在易感兒群集的地方,可適當隔離,一般隔離1至出疹后5天。出疹期間不隨便外出,防止交叉感染,發(fā)生其他合并癥。注意休息與保暖,衣服柔軟,皮膚瘙癢時切莫抓撓,以免皮膚破損感染。體溫較高者,可用物理降溫法,同時多飲開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吃辛辣、煎炸食物。

[文獻摘要]

《諸病源候論·風瘙癮疹候》:“小兒因汗,解裳脫衣,風人腠理與氣血相搏,結聚起相連成癮疹,風氣只在腠理浮淺,其勢微,故不腫不痛,但成癮疹瘙癢耳。”

腑科活人全書·正麻奶麻風癮不同》:“風癮者,也有似于麻疹,乃發(fā)在幼孩甫生一月、半周、一歲之間,時值天氣炎熱,感風熱而作,不由于胎毒,乃皮膚小疾,感風熱客于脾肺。二家所致,不在正麻之列。……倘身熱不退,只須用疏風清熱之劑,一服即愈。”

《痘麻定論·分別各麻各樣調治誥》:“奶麻癮疹之類,皆風熱客于肺脾二經(jīng)所致。用荊芥發(fā)表湯,此藥大能疏風泄熱清熱。”

[現(xiàn)代研究]

蔡恒。銀翹散為主治療風疹196例。內蒙古中醫(yī)藥1995;14(1):5

本組用銀翹散方為主:金銀花、連翹、牛蒡子、防風各log,竹葉、薄荷、桔梗、甘草各6go咳重加杏仁;熱重加僵蠶、丹皮;皮膚瘙癢加蟬蛻;大便于結加瓜蔞、焦軍;口渴加蘆根、沙參;咽痛加玄參。日1劑,水煎分2—3次服。對照組100例,用板藍根沖劑每次1袋,1日2次口服。治療3日。結果:兩組分別痊愈101例(51.5%)、49例(49%);有效93例(47.4%)、38例(38%);無效2例(1.1%)、13例(13%)。本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成華。清熱透痧湯治療流行性風疹119例。四川中醫(yī)1996;14(1):47

應用自擬清熱透痧湯治療流行性風疹119例?;痉剑航疸y花、連翹、紫花地丁、牛蒡子、綠豆衣各log,薄荷5g,丹皮6g,板藍根15g.隨證加減:熱甚加水牛角片log,生地:6g;煩躁者加淡竹葉6g,鉤藤log;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各log;大便秘結者加玄明粉5g,枳殼6s;疹透太早者加蟬蛻5g,每日1劑,水煎分2—3次溫服。對照組用病毒唑0.1g肌注,每日2次,加服西咪替丁0.2g,每日3次。治療結果,119例全部痊愈,其中3天以內治愈者68例(占57%),3—5天治愈者44例(占37%),5—7天治愈者7例(占6%);對照組103例全部治愈,其中3天治愈者38例(占37%),3-5天治愈者30例(占29%),5—7天治愈者30例(占29%)。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醫(yī)師資格公眾號

距離2024中醫(y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張鈺琪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方劑學》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精選習題
    復習計劃
    備考技巧
    立即領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