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服藥的其他注意事項一般有什么
為了幫助中藥學職稱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識點、考點,更好的復習備考中藥學職稱考試,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藥服藥的其他注意事項如下:
1、服藥溫度:服藥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藥湯劑的藥液溫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溫度,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
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用于寒證。
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湯劑均采用溫服。
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熱證。
2、服藥劑量:用藥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yī)生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3、服藥后應注意休息,觀察藥物效果,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藥物,更須嚴密觀察。
4、空腹服用中藥易產生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于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一小時后服用。
5、對中西藥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藥服用的間隔時間。
6、體虛、年老、兒童或胃寒易嘔吐者,藥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
7、注意食物對藥效的影響,中醫(yī)歷來有“藥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藥性和食物都有“四氣”和“五味”。某些食物本來就是藥物,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藥、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物和藥物都有性、味,如果食物與藥物的性味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藥物的作用(相生);如果相反,則食物會降低藥物的療效(相克)。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藥的吸收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藥服藥的其他注意事項”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動態(tài)、考試經(jīng)驗、政策資訊、輔導課程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