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的中藥鑒定具體是什么樣的?
關于常用果實種子類中藥的鑒定:吳茱萸的中藥鑒定,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整理相關資料分享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希望對大家鞏固2020中藥學職稱知識點有所幫助!
【來源】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實。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叢中。主產(chǎn)于貴州、廣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9~10月,果實茶綠色而心皮尚未分離時采收,摘下曬干或低溫烘干。
【藥材性狀】果實類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毫米;表面暗黃綠色至污綠色,有許多點狀突起;頂端稍有下凹,五角星狀裂隙,有時裂隙中央有突起的柱頭殘基;基部有花萼及短小果柄。在放大鏡下觀察,表面粗糙,有圓形而稍下凹的油腺,花萼及果柄上可見黃色茸毛。質(zhì)硬而脆,具濃郁香氣;味苦而微辛辣。
【性味歸經(jīng)】性熱,味辛、苦。有小毒。歸肝經(jīng)、脾經(jīng)、胃經(jīng)、腎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屬溫里藥。
【臨床應用】用量3~10克;外用適量。用治肝經(jīng)寒凝之疝氣腹痛、厥陰頭痛、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jīng)、寒濕腳氣腫痛、胃寒或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嘔吐、外寒內(nèi)侵、胃失和降之嘔吐、脾腎陽虛之五更泄瀉、濕疹等。
【藥理研究】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能祛除腸內(nèi)積氣及抑制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腸蠕動而解痙、止吐,并有鎮(zhèn)痛、抗胃潰瘍、降血壓、興奮子宮、抗血栓形成、殺蟲、抗菌、升高體溫、保肝利膽、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改善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抗血栓、抗缺氧等藥理作用。
【化學成分】含揮發(fā)油,其中吳茱萸烯是其主要成分,含量達30%。此外,還含有多種檸檬苦素類、生物堿、黃酮類、酮類、氨基酸、吳茱萸酰胺、吳茱萸堿、吳茱萸啶酮、去甲基吳茱萸酰胺、吳茱萸苦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無寒濕滯氣及陰虛火旺者忌服。
推薦閱讀: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吳茱萸的中藥鑒定”的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