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
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2021年鄉(xiāng)村全科助理醫(yī)師痛經之穴位敷貼法,相信是各位考生想知道的資料,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考頻指數(shù)】★★★
【考點精講】
一、概述
痛經是指婦女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xiàn)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又稱“經行腹痛”。
二、辨證論治
氣滯血郁證: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行而不暢,血色紫暗有塊,塊下痛減;乳房脹痛,胸悶不舒;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治法:理氣行滯,化瘀止痛。常用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口服液。
寒凝血瘀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月經或有推后,量少,經色暗而有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脈沉緊。治法:溫經散寒,化瘀止痛。常用中成藥:少腹逐瘀顆粒、痛經丸。
三、適宜治療技術
1.推拿法
(1)摩法:雙手折疊放在小腹上,以10次/分的頻率做順時針按摩,以小腹內有熱度為宜,3~5分鐘。
(2)擦法:斜擦小腹兩側,雙掌分置于小腹兩側(臍外側三橫指處),方向由上稍斜向下,不往返,20次。
(3)點揉子宮穴、血海。三陰交、太沖,左右各1~2分鐘以患者耐受為度;患者俯臥,點按腎俞穴、肝俞穴、八髎穴各2~3分鐘,以酸脹為度。
2.拔罐法 取次髎、三陰交,行留罐法操作,留罐10分鐘。適應于痛經實證。
3.灸法 取關元、三陰交,隔姜灸法。適用于痛經虛癥和寒凝血瘀證。
4.刮痧法 先刮腹部正中任脈循行區(qū)域,從氣海刮至關元,用直線刮法沿 膀胱經循行線刮拭脊柱兩側,從肝俞刮至腎俞,從腎俞刮至八髎,每部位各刮20~30次。用直線刮法刮拭下肢內側足太陰脾經循行區(qū)域,從陰陵泉經地機到三陰交,每側各刮10~20次。點壓、按揉血海、三陰交、太沖,各10~20次。
5.穴位敷貼法 取肚臍或腹痛部位。將香附30g、元胡15g、當歸45g、片姜黃10g研成細末,用布包外敷,可用于氣滯血瘀證痛經。若寒凝血瘀型證,可加入吳茱萸30g。
【進階攻略】
此內容???,常見于A2型題或B型題,需要重點掌握。
【易錯易混淆辨析】
該知識常考以下內容:
痛經各型的臨床表現(xiàn)及治法、常用中成藥、推拿法與灸法。
【知識點隨手練】
一、A1型選擇題
1.氣滯血瘀型痛經的主證是
A.經行小腹脹痛拒按,乳脹脅痛,經行量少
B.經行小腹冷痛,喜按喜揉,得熱則舒,畏寒肢冷
C.經行小腹疼痛,有灼熱感,低熱起伏
D.經行小腹隱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E.經行小腹綿綿作痛,經血量少,色淡,質稀
2.寒凝血瘀型痛經的臨床特點是
A.經行小腹綿綿作痛,小腹空墜喜按揉
B.經后小腹隱隱作痛,腰骶酸脹,頭暈耳鳴
C.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行經量少,色暗有塊
D.經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熱則舒
E.經行小腹脹痛拒按,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后痛減
【知識點隨手練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選擇題
1.A
【答案解析】痛經氣滯血瘀證
主要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行而不暢,色紫暗有塊,塊下痛減;乳房脹痛,胸悶不舒;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
治法:理氣行滯,化瘀止痛。
常用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口服液。
2.C
【答案解析】痛經寒凝血瘀證
主要癥狀: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月經或有推后,量少,經色暗而有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脈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推薦閱讀:
2021年鄉(xiāng)村全科助理醫(yī)師醫(yī)考愛打卡第三階段開啟
重慶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回復:關于實施鄉(xiāng)村醫(yī)生“鎮(zhèn)聘村用”的建議
2021年鄉(xiāng)村全科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病史采集模板
鄉(xiāng)村全科助理醫(yī)師和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有什么區(qū)別?哪個好考?
以上是“2021年鄉(xiāng)村全科助理醫(yī)師痛經之穴位敷貼法”,希望對考生復習有所幫助。
天
3月8日 19:00-22:00
詳情2月21日 16:00-18: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