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無機化學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無機化學知識點:溶解”,具體內容如下,請考生查看!
一、溶解
溶解是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固體、液體或氣體)以分子或離子狀態(tài)分散在液體分散媒的過程。其中,被分散的物質稱為溶質,分散媒稱為溶劑。
二、溶解作用原理
溶解的一般規(guī)律為:相似者相溶,指溶質與溶劑極性程度相似的可以相溶。按照極性(介電常數(shù)ε)大小,溶劑可分為極性(ε=30——80),半極性(ε=5——30)、非極性(ε=0——5)三種。溶質分為極性物質和非極性物質。
溶質能否在溶劑中溶解,除了考慮兩者的極性外,對于極性溶劑來說,溶質和溶劑之間形成氫鍵的能力對溶解的影響比極性更大。
極性溶劑
常用的極性溶劑有水、甘油、二甲基亞砜等。最常用的溶劑是水,為強極性溶劑,可溶解電解質和極性化合物。極性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比較大,能減弱電解質中帶相反電荷的離子間的吸引力,產生“離子——偶極子結合”,使離子溶劑化(或水化)而分散進入溶劑中。而水對有機酸、糖類、低級醇類、醛類、低級酮、酰胺等的溶解,是通過這些物質分子的極性基團與水形成氫鍵締合,即水合作用,形成水合離子而溶于水中。
非極性溶劑
常用的非極性溶劑有氯仿、苯、液狀石蠟、植物油、乙醚等。非極性溶劑的介電常數(shù)很低,不能減弱電解質離子的引力,也不能與其它極性分子形成氫鍵。而非極性溶劑對非極性物質的溶解是由于溶質和溶劑分子間的范德華力作用的結果,溶劑分子內部產生的瞬時偶極克服了非極性溶質分子間內聚力而致溶解,而離子型或極性物質不溶于或僅微溶于非極性溶劑中。
半極性溶劑
一些有一定極性的溶劑,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和丙酮等,能誘導某些非極性分子產生一定程度的極性而溶解,這類溶劑稱為半極性溶劑。半極性溶劑可作為中間溶劑,使極性溶劑和非極性溶劑混溶或增加非極性藥物在極性溶劑(水)中的溶解度。如:丙酮能增加乙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能增大氫化可的松在水中溶解度等。
三、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溫度下(氣體在一定壓力下),一定量溶劑的飽和溶液中能溶解溶質的量。溶解度一般以一份溶質(1g或1ml)溶于若干ml溶劑中表示?!吨袊幍洹?000年版(二部)對藥品的近似溶解度用以下名詞表示:
極易溶解:系指1g(ml)溶質能在不到1ml溶劑中溶解。
易溶:系指1g(ml)溶質能在1——10ml溶劑中溶解。
溶解:系指1g(ml)溶質能在10——30ml溶劑中溶解。
略溶:系指1g(ml)溶質能在30——100ml溶劑中溶解。
微溶:系指1g(ml)溶質能在100——1000ml溶劑中溶解。
極微溶解:系指1g(ml)溶質能在1000——10000ml溶劑中溶解。
幾乎不溶或不溶:系指1g(ml)溶質在10000ml溶劑中不能完全溶解。藥物的溶解過程,實為溶解擴散過程;一旦擴散達平衡,溶解就無法進行。
四、溶解速度
溶解速度是指在某一溶劑中單位時間內溶解溶質的量。溶解速度的快慢,取決于溶劑與溶質之間的吸引力勝過固體溶質中結合力的程度及溶質的擴散速度。固體藥物的溶出(溶解)過程包括兩個連續(xù)的階段:先是溶質分子從固體表面釋放進入溶液中,再是在擴散或對流的作用下將溶解的分子從固液界面轉送到溶液中。有些藥物雖然有較大的溶解度,但要達到溶解平衡卻需要較長時間,即溶解速度較小,直接影響到藥物的吸收與療效,這就需要設法增加其溶解速度。
以上即為“無機化學知識點:溶解”的相關內容,更多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