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患者進行針刺療法的講究”相信是準備參加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的朋友比較關注的事情,為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內容如下:
偏癱病人大多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對人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探索偏癱的治療手法使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針刺療法是偏癱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在使用此方法時,講究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偏癱患者的針刺療法。
針刺部位要選擇準確,針刺前應用75%酒精棉球嚴格消毒。針刺入后局部劇痛可捻轉2分鐘,若仍劇痛難忍,可將針退至皮下,適當?shù)卣{整一下進針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針時用干棉球壓迫針孔1~2分鐘,以防出血。如病人暈針,立即起針,應給予適當處理。
現(xiàn)在較常用的針刺療法是頭針療法和體針療法。頭針是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一種特殊針刺療法,它主要是根據(jù)神經解剖大腦皮層功能的理論,運用針刺療法,在頭皮上劃出皮層功能相應的刺激區(qū),在這些刺激區(qū)進行針刺,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療腦血管病引起的癱瘓、麻木、失語等癥。
①取穴:對側運動區(qū)為主;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qū);運動性失語取對側面運區(qū);感覺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三區(qū);命名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二區(qū)。
②方法:根據(jù)上述原則選好刺激區(qū)位置,用快速進針,達到頭皮下或肌層,斜向捻轉至要求的區(qū)域長度,進行快速持續(xù)捻針,每分鐘要求捻轉200次以上,一般2~3分鐘即達到適應刺激量和刺激強度,患者相應的肢體有熱、麻、脹、抽、出汗等感覺,休息5分鐘,再捻轉2~3分鐘,再休息5~10分鐘起針。每日1次,一般10~15天為1療程,中間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療程。
體針療法每次取穴不宜過多,一般選用1-2個主穴,再選若干配穴,可輪渡使用。每日1次,7~10天為1療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療程,并可用電針。常用的穴位有:①頭面部:百會、上星、印堂、迎香、太陽、下關、地倉、人中、翳風、風池等穴。②上肢:曲池、手三里、外關、內關、合谷、少澤、后溪等穴。③下肢:環(huán)跳、秩邊、風市、陽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陰交、昆侖、涌泉等穴。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偏癱患者進行針刺療法的講究”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崗位培訓知識及內容,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