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和中華醫(yī)祖岐伯兩人的合稱,如今成為中醫(yī)的別稱。近期參加了在河南省新密市召開的“岐黃文化高層論壇”,期間參觀了黃帝宮、岐伯山、藥王廟等有關遺址,才體會到岐黃文化在這里的濃厚氛圍。
黃帝宮
黃帝宮被譽為“中華人文始祖圣地”。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在蚩尤興師作亂,侵犯中原后,黃帝當時因缺將少術,九戰(zhàn)九敗于蚩尤,便退守至云巖宮一帶,建筑宮殿,練兵講武,成為當時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
黃帝宮位于新密東南劉寨鄉(xiāng)境內武定湖北岸,西部是黃帝時期為18員大將居住所修的窯洞,對岸有三座鼎立的城堡,近前左右兩座猶如宮闕,左為龍鳳島,右為清心島。龍鳳島寶殿內,黃帝塑像莊嚴肅穆,兩邊壁畫龍飛鳳舞,香煙繚繞,鐘罄悠揚。天然的人祖洞內,黃帝與風后的塑像栩栩如生。嫘祖洞為紀念黃帝之妻教民種桑養(yǎng)蠶、織布做衣而建。城堡有唐代獨孤及所撰、元代石刻的風后八陣圖碑,記載黃帝與風后研創(chuàng)要領,此珍貴文物對于研究古代兵法有重要意義。
清心島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黃帝明堂”,此為一處重要的議事場所。“明堂”之詞雖最早見載于西周,但其雛形可上溯到神農時代,據《辭?!丰屧疲?ldquo;明堂,古天子宣明教政的地方,凡朝會及祭祀、慶賞、選士、養(yǎng)老、教學等大典,均于其中舉行。”與醫(yī)藥密切相關。古代的口述言傳身教,是醫(yī)藥傳承的主要方式。而明堂是黃帝與岐伯等君臣進行學術探討、傳授經驗的所在,也是我國中醫(y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最早產生之地。經考證該書162篇中,有關岐伯與黃帝的醫(yī)論為112篇;而今本《黃帝外經》則是岐伯與伯高、雷公等24位醫(yī)家的問對記載而成。
此外,還有講武場、祖師殿、嫫母殿、御花園、養(yǎng)生園、原始部落村、黃帝手植皂角樹等,近年考古發(fā)現網紋黑陶、蛋殼陶、鼎腿等陶器殘片,屬于龍山文化早期遺物,距今有4700年歷史。
岐伯山
岐伯山位于茍?zhí)面?zhèn)大鴻山東側,海拔473米,是黃帝與岐伯論醫(yī)談藥之處?!堵肥贰吩疲狐S帝西巡訪賢,“至岐見岐伯,引載而歸,訪于治道。”據考即來到此地,為臣民采藥治病,這一千古之謎終于解開。岐伯是上古時期著名醫(yī)家、黃帝的老師,又稱“岐天師”?!饵S帝內經》就是以黃帝和岐伯、雷公、鬼臾區(qū)(號大鴻)等對話的形式寫成,后人據此稱中醫(yī)為“岐黃之術”,而且把岐伯置于黃帝之前,可見岐伯在中醫(yī)藥史上的重要地位。
岐伯山土地肥沃,氣候濕潤,很適合中草藥生長,目前查明有草藥170余種,以當歸、白芷、白術、麻黃、金銀花、益母草等常見藥材為主,是防治疾病的天然藥圃。
藥王廟
相傳,藥王廟是唐代名醫(yī)孫思邈行醫(yī)采藥之地。當地村民們自發(fā)集資修建了藥王廟,內有藥廟牌坊、拜殿、鐘鼓樓等。大殿敬奉孫思邈,其塑像手擎“撐虎圈”,旁臥一老虎,形態(tài)逼真,惟妙惟肖。并有秦瓊、敬德、羅成、程咬金伴隨左右。鐫刻楹聯:銀針逢山開經路,良藥斬草除病根;橫批:濟世活人?,F在廟內華佗、孫思邈同祀,還有句芒、祝融、風后、力牧左右配祀,俞跗、桐君、僦賀季、少師、雷公、鬼臾區(qū)、伯高、少俞、高陽十大名醫(yī)從祀。并有皇宮救國母、金殿封藥王,藥王為民治病,華佗為關羽刮骨療疾等壁畫,生動反映了中醫(yī)藥發(fā)展源遠流長。
自廟宇落成之后,將每年的農歷9月15~22日定為廟會日,久而久之便形成規(guī)模很大的藥材古會,河北、安徽、陜西、山西等省的商人,紛紛來此進行藥材貿易。由于此地山勢平緩,沙性土壤,適宜中藥材生長,其中以盛產“密銀花”而聞名遐邇,具有“花條長,骨茬硬,色澤佳,質純凈,味濃清香,為全國同類之冠”。曾有“全國銀花看河南,河南銀花看密縣”之說。加之是鄰近“四大懷藥(地黃、山藥、菊花、牛膝)”的產地,所以藥材品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