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其他 > 正文

中醫(yī)辯證論治肝腎綜合癥

2010-05-14 14:07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入口>> 審核要求>> 特惠活動>>
社保要求>> 常見問題>> 核心考點>>

  根據肝腎綜合癥本虛標實的病機,中醫(yī)辨證治療應以調肝、健脾、益腎、祛邪為法,或扶正為主,或祛邪為先,或虛實并治。常分以下5型論治:

  肝郁氣滯,水濕內阻

  證見尿少尿閉,惡心嘔吐,納呆腹脹,腹有振水音,下肢或周身水腫,頭痛煩躁,甚則抽搐昏迷,舌苔膩,脈實有力。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利濕。方選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湯加減:柴胡、白芍、川芎、制香附、蒼白術、厚樸、茯苓、澤瀉、砂仁、車前子。

  脾腎陽虛,水濕泛濫

  證見面色晦滯或慘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腹脹如鼓,或伴肢體水腫,脘悶納呆,惡心嘔吐,小便短少,舌苔白而潤,脈沉細或濡細。治宜健脾溫腎,化氣行水。方選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加減:附子、黨參、白術、干姜、肉桂、澤瀉、茯苓、車前子、大腹皮。若嘔吐甚者,加半夏、吳萸以溫胃止嘔。

  肝腎陰虛,濕熱互結

  證見腹大脹滿,甚則青筋暴露,煩熱口苦,渴而不欲飲,小便短少赤澀,大便稀薄而熱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治宜滋養(yǎng)肝腎,清熱祛濕。方選一貫煎合茵陳蒿湯加減:北沙參、麥冬、生地、枸杞、澤瀉、豬苓、茯苓、茵陳、生大黃、梔子、滑石。若舌絳、少津,加玄參、石斛以清熱生津;齒鼻衄血,加仙鶴草、鮮茅根以涼血止血。醫(yī) 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邪陷心肝,血熱風動

  證見頭痛目眩,或神昏譫語,循衣摸床,唇舌手指震顫,甚則四肢抽搐痙攣,牙宣鼻衄,舌質紅,苔薄,脈弦細而數。治宜涼血清熱,熄風止痙。方選犀角地黃湯合羚羊鉤藤湯加減:水牛角、生地、丹皮、鉤藤、菊花、赤白芍、竹茹、茯神、甘草、羚羊角、地龍。若見大量吐血便血,須配合輸血、輸液及其他止血方法搶救;氣隨血脫汗出肢冷,脈微細欲絕者,急用獨參湯以扶元救脫;病至肝腎陰竭,肝風內動,見口臭神昏、抽搐者,合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以鎮(zhèn)痙熄風,平肝開竅。

  濁毒壅滯,胃氣上逆

  證見納呆腹?jié)M,惡心嘔吐,大便秘結或溏,小便短澀,舌苔黃膩而垢濁或白厚膩,脈虛數。治宜扶正降濁,和胃止嘔。方選黃連溫膽湯合溫脾湯加減:人參、附子、生大黃、黃連、姜半夏、生姜、茯苓、竹茹。若濁毒壅滯,便溏,苔白厚膩,嘔吐清水,上方生大黃改為制大黃,去黃連,加肉桂、吳萸以增溫中止嘔之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