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臟屬陰,腑屬陽;陽主表,陰主里。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通過經(jīng)絡相互聯(lián)絡,從而構成臟腑之間表里絡屬的關系。
1.心與小腸心與小腸通過經(jīng)脈之間的相互絡屬,構成了臟腑之間一陰一陽的表里對應關系。表現(xiàn)在病理方面較為突出,如心有實火,通過經(jīng)脈移熱于小腸,可引起尿少、尿赤、尿痛、排尿灼熱、甚則尿血等小腸實熱的表現(xiàn);反之,小腸熱盛,也可循經(jīng)上炎,出現(xiàn)心煩舌赤、口舌糜爛生瘡等心火亢盛的表現(xiàn)。
2.肺與大腸肺與大腸通過經(jīng)脈絡屬,構成了臟腑之間的表里對應關系。肺的肅降功能,有助于大腸傳導功能的正常發(fā)揮,而大腸的傳導功能的正常,又有助于肺氣的肅降,從而協(xié)助肺主呼吸的功能的正常進行。病理情況下,若肺失肅降,津液不能下達,可見大便秘結;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肺氣虛弱,氣虛推動無力,則大便艱澀不行,即所謂“氣虛便秘”;若大腸實熱,腑氣不通,又可使肺失肅降,肺氣上逆,而見胸滿、咳喘之癥。
3.脾與胃脾與胃通過經(jīng)脈絡屬,構成了臟腑之間的表里對應關系。脾與胃之間,具體表現(xiàn)為納運協(xié)調(diào)、升降相因、燥濕相濟三個方面的聯(lián)系,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轉(zhuǎn)輸,以營養(yǎng)全身,故稱脾胃同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納運協(xié)調(diào):胃主受納、腐熟,為脾主運化提供了物質(zhì)保證;脾主運化為胃繼續(xù)納食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納一運,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物質(zhì)的輸布。
?。?)升降相因:脾胃位居中州,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主升清,使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并上輸心肺,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全身;胃主降濁,使初步消化之食物得以下傳小腸,食物殘渣下傳于大腸,并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以維持胃腸虛實更替的生理狀態(tài)。
(3)燥濕相濟:脾屬陰,喜燥而惡濕,燥則水濕不停,脾氣健運,脾氣得升;胃屬陽,喜潤而惡燥,胃得潤而能降,則胃納如常。二者之間燥濕相濟,陰陽相和,使消化功能得以正常進行。
病理上,如脾為濕困,運化失職,清氣不升,則可導致胃和降失職,受納失常,而見納呆、嘔惡、脘腹脹滿等癥;若食滯胃脘,濁氣不降,可致脾氣不升,運化失健,水濕內(nèi)停,而見腹脹、泄瀉等病理表現(xiàn)。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膜脹”。
4.肝與膽肝與膽通過經(jīng)脈絡屬,構成了臟腑之間的表里對應關系。膽所藏膽汁由肝之精氣化生而來,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保證了膽汁的排泄通暢;膽附于肝葉,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具有貯存和排泄膽汁的作用,膽汁排泄正常,有助于肝的疏泄功能的正常進行。因此,有肝膽“同主疏泄”之說。病理上,常常肝膽同病,如肝膽火盛,則口苦、脅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肝膽濕熱,則口苦、黃疸等。
5.腎與膀胱腎與膀胱通過經(jīng)脈絡屬,構成了臟腑之間表里對應的關系。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依賴于腎的氣化作用。腎氣充足,則固攝有權,膀胱開合有度,才能維持水液的正常代謝。若腎氣不足,氣化失常,膀胱開合失度,可見小便不利或尿失禁、遺尿、尿頻等癥。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