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jīng)常午睡增加老人死亡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有機化學博士黃頂立卻提出了叫人“震驚”的意外答案。他根據(jù)以色列哈達沙大學醫(yī)院的調(diào)查報告指出,經(jīng)常午睡反而會增加老人的死亡率。
這份報告刊登在1999年7月26日的一份內(nèi)科醫(yī)學檔案期刊上。該調(diào)查針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455名70歲老人進行研究,其中有午睡習慣者占60.7%。有午睡習慣的男比女多,前者約有68%,后者約51%;而有午睡習慣的心肌梗塞病史者,又比無心肌梗塞病史者多,各有78%和58%。在6年的研究調(diào)查期間,共有75人死亡,其中有午睡習慣者的死亡率為20%。進一步調(diào)查,去除多項生活形態(tài)、危險因子、疾病等干擾因素后,有午睡習慣的平均死亡率相對風險較高,約為沒有午睡習慣者的1.1倍。 為什么多數(shù)人認為午睡可“延年益壽”的這個好習慣,卻成了可能造成老人“早死”的原因? 黃博士說,在晚上睡覺時,心跳速率和血壓會降低,早上睡醒時,心跳速率和血壓恢復上升。所以早醒時,血液動力學有最大的改變———由睡眠的基層低點狀態(tài),變成睡醒的活躍高點狀態(tài),因而造成早上睡醒時,會有較密集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的活動,而可能增加這兩個血管“受傷”風險的機率。過去一些研究也證實,睡醒會增加心血管和腦血管相關的死亡風險。 午睡時,心跳速率和血壓也會像晚上睡覺一樣降低;而醒來后,心跳速率和血壓又恢復提升。所以,多一次的午睡,等于多一次血液動力學由睡眠的基層低點狀態(tài),變成睡醒的活躍高點狀態(tài),如此日復一日的“高高低低”狀態(tài)變奏,更可能促使心血管和腦血管的風險大大增加。也就是說,老人家的健康狀況如果稍微差一些,午睡反而可能成為奪命“殺手”!(文卉)
(二)每天白天分三段時間睡眠
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地中海的生活方式使人更健康——每天白天分三段時間睡眠,每次睡眠半小時,時常飲用紅酒。這種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解釋可能和這個理論依據(jù)有關——人每天的生物鐘周期是25個小時,而白天有三個時間段需要去平衡社會生活生物鐘周期24小時。人的自然生物鐘和社會生活帶來的24小時的生物鐘的不平衡給人們帶來了壓力?,F(xiàn)在許多白天工作的人們也會受到生物鐘不平衡的影響,有人建議公司可以在早9點和下午五點左右的時間員工可以休息10分鐘左右,雖然是短短的10分鐘,只要打個盹,也會使精神恢復,提高工作效率。(三)最新研究 中新網(wǎng)10月3日電 據(jù)“中央社”報道,新研究顯示,女性不用擔心睡眠不足,每晚睡不到7至8個小時并不會要命,事實上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還可能更長壽。今年稍早有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天睡眠不到7小時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另一項研究則斷言,每晚睡不到6小時的人,比較可能在65歲前告別人世。不過,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這項以459位年長婦人為對象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時間略少于先前所建議7小時的人,壽命長于那些睡眠時間較多的人。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fā)現(xiàn)有助消除許多人認為自己睡眠不足的想法。雖然專家建議成人每晚應睡上7至9小時,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但許多人其實睡眠時間遠低于這個標準。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自1995年展開研究,追蹤這些最初年齡在50到81歲之間的女性,想要確立睡眠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晚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的人享有最長存活率。他們展開研究時,利用手腕活動監(jiān)控器觀察研究對象的睡眠習慣,這些裝置能夠藉由活動情況判定對象是睡是醒,然后算出一晚的總睡眠時間。去年研究人員在14年后設法聯(lián)系所有這些婦女,看看他們是否還在世,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晚睡眠時間超過6小時半的人,以及不到5小時的人,至今仍活著的可能性低了許多。主持研究的克里普克教授表示:“令人意外的是客觀地衡量睡眠時間時,發(fā)現(xiàn)只睡5小時到6小時半的人存活率最佳。”他表示,這項刊登在《睡眠》期刊的研究報告,應可以減輕某些人覺得自己睡眠不足的憂慮。
(三)達·芬奇睡眠法
畫壇泰斗達·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時如金的人,他創(chuàng)造的定時短期睡眠延時工作法甚為人們所稱道。這一方法是通過對睡與不睡的硬性規(guī)律性調(diào)節(jié)來提高時間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時睡15分鐘。這樣, 一晝夜花在睡眠上的時間累計只有不足1.5(24/4.25*1/4 = 1.41)小時,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工作。
前幾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學家克拉胡迪奧·斯塔皮參照達·芬奇的方法,對一位航海運動員進行了長達兩個月的類似睡眠試驗。經(jīng)測試,受試者的邏輯思維和記憶運算等能力均完好無損。這說明達·芬奇睡眠法不僅能滿足機體代償功能的需要,而且還預示著利用人體生理潛力的廣闊發(fā)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畫家就這一方法進行了親身試驗,證實了它的有效性??墒遣坏桨肽陼r間,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時睡眠上來。談及各種原因,畫家不無幽默地承認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這些多出來的時間該如何打發(fā)。
達芬奇睡眠法也被稱為多相睡眠、Uberman睡眠或多階段睡眠,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周期進行,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
多相睡眠的合理性:首先,自然界中幾乎所有動物的行為都是多相復雜性的。而且多相睡眠是人類嬰兒時期占主導地位的睡眠方式,只有在稍年長后,兒童才逐漸被斷絕了午睡的概念。此外,當人們與外界環(huán)境隔絕聯(lián)系后——保證無法從自然因素(如陽光),或人為暗示(如鐘表、電視節(jié)目)來判斷實際時間——將傾向于表現(xiàn)出更多的短暫睡眠行為,而非保持只“夜晚”才發(fā)生的單相睡眠。最后一點,小睡打盹——即短時間的睡眠——比起長時間的睡眠來說,在提神醒腦方面更為有效。但是很遺憾,我們似乎都已“忘了”這種符合生理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維持著一成不變的9點睡5點起的作息習慣。 幾種不同的多項睡眠方法: 最有名的也就是達芬奇使用的睡眠方法叫做Uberman睡眠計劃,由此延伸出來的其他不同形式的睡眠計劃還有:Everyman睡眠計劃,Dymaxion睡眠計劃。 多相睡眠的調(diào)整: 這種睡眠方式在開始的一至兩周內(nèi)是很難接受的,測試結(jié)果表明受測者并沒有受到這種將睡眠分散成若干個小睡眠片斷方式的影響,但是,多睡眠方式需要一個計劃表,這樣才能夠協(xié)助完成。
加快入睡的方法
事實上是一種心理放松法。
古人稱呼吸為“息”,一呼一吸,就是一息。呼氣叫出息,吸氣叫入息。歷來的不能那一門派的所謂氣功,都重視呼吸的調(diào)節(jié)。所謂數(shù)息法,就是通過計數(shù)自己的呼吸,來達到心理放忪,平靜入睡之目的。
方法很簡單。躺在床上后,全身放忪,先深呼吸幾次,然后開始數(shù)息,可以計數(shù)入息,也可計數(shù)出息,從第一息數(shù)至第十息,然后再從第一息數(shù)起,常常不能數(shù)到十,或者數(shù)過了十,這是因為腦子里就已經(jīng)想股票市場或其它諸如此類的事了,這是正常現(xiàn)象,這時候,只好再從一數(shù)起。如此循環(huán),不知不覺,已進入夢鄉(xiāng)。
我的好幾個常睡不著覺的病人,用這種方法催眠,屢試不爽,我敢跟你賭一塊錢,你如果睡不著,用這種方法,一定有效。
(四)自我放松訓練
仍然是一種心理放松法。
臥在床上,閉眼,自然呼吸。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雙手或雙腳上,全身肌肉極度放松,用沉重感來體驗肌肉的松弛程度。默念自我暗示的語句:“我的腳越來越沉重了”,“我的下肢越來越沉重了”......“我的全身都越來越沉重了”。一意識到與四肢沉重感無關的意念,應立即停止,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手腳沉重感的體驗上,患者一般都能在練習過程中放松入睡。堅持一段時間訓練此法,有良好效果。
(五)音樂療法 心理放松,就能安然入睡。
臨睡前,來一段柔和、單調(diào)的音樂可能有一定的效果。聽到好的音樂,讓人放松,感覺有一種家的溫暖,例如Kenny·G的薩克斯曲《回家》。或是像一個夏夜乘涼的孩子坐在老槐樹一靜聽老祖母講述美麗的神話故事那樣,或者像陽光下的海灘,叫人心曠神怡,暫時忘記煩惱,心情放松,從而安然入睡。